青浦的傳統特色廟會
廟會亦稱“廟市”。在寺廟節日或規定日期舉行,一般設在寺廟及其附近,故名。農村中俗名“老爺出堂”、“出會”。
舊時,本縣鄉鎮廟會各地都有,規模有大有小,會期亦有長有短,影響較深而有一定規模的也有多處。
朱家角農歷七月廿七日的搖快船,俗稱游泥河灘。是日,四鄉農民,各路商賈云集大街,茶館、酒店顧客盈門,漕港河上幾十條快船,往返穿梭,還有披紅掛彩的“拳船”。鑼鼓聲中,數十名拳師船頭練武,南拳北腿,競技表演。兩岸成千上萬的觀賞者,目睹精彩紛呈的場面,無不贊聲連連。金澤每年農歷三月廿八日和九月初九的東岳廟會,為一年中的兩個香汛,人山人海,香客極旺盛,東至松江、上海浦東一帶,西南達蘇、浙兩地。尤其是重陽節的香汛,當地稱“游重陽”。
雜耍藝人、小販、信徒等三教九流匯集,千百舟船,停滿市河。還有百人組成儀仗隊,為“揚老爺”出會,持續1周左右。
白鶴三月半(農歷)的青龍寺廟會,相傳在唐、宋時已形成,歷史悠久。舊青浦鎮六月廿六日(農歷)的城隍廟會,俗稱“三巡”會。是日,奉城隍詣邑厲壇,賑濟各義冢幽孤,名祭壇。至晚,復以華燈迎歸。各地還有玄帝廟會、岳廟廟會、施廟廟會、猛將廟會、石人廟會等,成為當地市集的一種形式而流傳下來。解放初,利用廟會的傳統習慣,組織城鄉物資交流,受到群眾歡迎。
關鍵字: 傳統 影響 特色 規模 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