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記二
2006年4月27日。說好早上7點來接我,6點15分就聽到何師傅喊門。今天走的是北線,路線安排:從清華鎮出發,往吳楚分源-虹關-理坑-篁村-大鄣山-李坑。吳楚分源,在婺源的最北邊,與安徽交界。看許多攻略只是提到這地名,卻沒見過介紹,主要是路途遙遠且交通不便。這個景點也是何師傅自己提起的,我的行程表倒沒把它列入。從清華鎮到虹關一路顛簸,從虹關到吳楚分源的路倒好走,但那一段是盤山公路,一路都在上坡,一路繞到山的最頂,下了坡就是就安徽省界了。據說嶺脊有一塊17米的界碑,上面刻著“吳楚分源”四字。可到達上面并沒看到,據何師傅說他問過當地村莊的人,說是那石碑早沒了,到底怎么沒的就不知道了。這樣的山路,一直蜿蜒至山顛沿途空氣很是清新,途中可以俯瞰一個小村莊和一片田地,那兒應該就是這個景點最好看的地方了。半途,往下看到這樣的村莊徵式建筑的古村落 在山頂上停了停車看看大大小小連綿的山群,聽到有瀑布的聲音,卻遍尋不著。盤山公路很荒涼,一路不見車不見人。山上風很大,空氣很好。回頭一望,忽見萬綠叢中一點紅從吳楚分源回來,往虹關,那是塵土飛揚的一段。虹關,產徽墨的地方。一個又破又臟的小村,因有一棵6個人抱不過來的古樟樹而出現在各版本的攻略里。因為它的破舊和偏遠,所以免去門票。6人抱不攏的古樟樹破舊的老房子,狹窄的小巷打補丁的老人從虹關出來,準備趕至理坑用午餐。從公路進入理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程。水泥路,路況好,只不過路是繞著山間進去的,急彎多,路面也不寬。夾在兩山中的路一面靠山,另一面臨小溪。雖然已近中午,但空氣仍非常好,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味道,象個大自然氧吧,迎面的風很涼爽,舒服極了。婺源的村莊,在北線的叫理坑,當地人稱大李坑,比較偏遠。在東線的村莊叫李坑,當地人稱小李坑。準備去婺源的朋友可不要混淆了。從昨天的思溪、延村到今天的虹關,理村是第一個讓我覺得耳目一新小村。其實村子也不大,呈狹長分布,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溪的兩邊就是徽式建筑的民居。因為路途遙遠尚未被完全開發,商業氣息不重。門票20元。有許多學生在溪邊寫生,從景德鎮過來的,昨天的思溪、延村也有許多畫畫的學生。走到一家挺有特色的小酒肆門口,我端著相機探了探腦袋往里瞧,老板熱情的招呼我進去坐坐拍拍照。聽說我是廣東人老板更是熱情,要請我免費品嘗酒水。然后就聊開了,說以前曾在東莞打工,一聽廣東就覺得親切(我發現這兒有許多人去過廣東打工,對廣東人都特別熱情),老板不是本地的,是湖南人,通過朋友介紹來這兒開酒肆。跑到這么偏僻的地方開這么別致的酒肆真是奇怪。另一個在酒肆里的村民也熱情邀請我去參觀他的“小姐樓客棧”。介紹說他的房子是當年的小姐樓(理坑村26號),有一段時間他的客棧改為“旅友客棧”,因“小姐”倆字被糟蹋了。后來還是應驢友要求改回“小姐樓客棧”。順便介紹客棧價格:單人間15元一晚,節假日為30元一晚。有公共衛生間、浴室。我參觀過了,挺干凈整潔的。九卿閣文人吧-李坑臨溪10號因為天心農家飯店(再坑村266號-村口天心橋邊)的老板與何師傅認識,于是我便享用了一頓免費午餐,哈哈!午餐后繼續參觀村里的古房子。古老房子的最大特點是木雕、石雕做得非常好,工程龐大手工精細。想想古時候住這些房子的該是多么有錢的大戶人家,而如今同飲一方水土的后代卻是如何的破落,只能靠祖上遺留下來的這些古跡來吸引游客賺些錢。可以想見當年何等的氣派是后人的矯造?還是古人的遺物?每個大戶人家天井的地方都有的大水缸,聚財。據說是400年(600年?)的古董據說后面大鄣山脈上種有云霧茶,村里還有炒茶買茶的人家時候不早,跟熱情的村民告別后,繼續我的下午行程。原作:如果
關鍵字: 婺源 安徽 景點 行程表 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