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記三
2006年4月27日,下午,準備往大鄣山。從理坑出來,順路去了離理坑不遠的篁村,那是個更破落的小村。門口有一村民收門票,說要票的收10元不要票的收5元(大概這5元就進了自己口袋吧)。村里一片荒涼,想找個人問景點也不容易。游走在古宅的小巷里,仍可見寫生的學生。來到這么偏僻的地方畫畫,用心良苦許多房子都沒人住了,停留在一座上鎖的古屋前,透過過掩的門,偷窺一下,冷清、神秘。后來發現鎖沒扣上,推門進去。一直好奇這些房子的閣樓,上面究竟會擺放些什么?是什么樣的間隔?在理坑那邊就向何師傅提出這樣的疑問,他也好奇,于是上去看一看,樓梯走一半瞄一眼就下來了,告訴我上面擺放著棺木。這次我再次要求登閣樓,壯著膽跟在何師傅后面上樓梯。這一次沒有看到棺木,上面擺著許多神位牌,估計是這個村的祠堂。仍然覺得森森然的。后來再也不敢說要上閣樓看明白了。偷窺,原來是這個村的祠堂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在田里個忙農活的村人,問話后才知道剛才一進村我們都覺得很好看的那棵樹就是倒插羅漢樹。倒插羅漢,研究了半天也沒弄明白為什么叫“倒插”趕往大鄣山已經是下午3點多了。大鄣山臥龍谷其實是個森林公園,門票45元。讓我想起張家界金鞭溪森林公園,當然臥龍谷沒金鞭溪的地盤大。一路上山空氣好極了,用了近2個小時一直走到山頂的景區出口處。那兒有個小水電站,水電站后面還有山路,尚在開發中,我一路上山還沒走過癮,于是繼續往前,走到無路的地方發現有幾處瀑布,望上去似乎可以看到山頂公路了。這瀑布的水從何而來?山并不高,沒有積雪的可能,而且隱約可見山體上有很大的水管和一座架設電纜的小鐵塔,難道這水是從下面用水管抽上去?后來何師傅用當地話問了巡山的管理人員,才知道原來山上有一村莊,上面有很大的水庫,這個小水電站就是用瀑布的水發電,供給山上的村民,每度電才1毛錢大鄣山森林公園,夏天的好去處,走累了,可以找張石凳打個盹,傾聽聽瀑布的聲音從大鄣山出來,結束了今天的行程。要趕往東線,晚上宿李坑,方便明天的行程。7點多趕到東線的李坑,這里就是婺源最富盛名的小橋流水人家。天色已黑,還下著毛毛小雨。本來想找網上介紹的客棧,但何師傅直接停在入村不久的山里人客棧,我觀察了房間狀況和價格(15元/晚),也就答應住了下來。經過一整天的相處,跟何師傅也熟絡了許多。<br><br>在等上菜的時候另一個摩托師傅也帶了一個小女生來投宿。跟那載小女生來的師傅聊天,他們說明天也走東線,后來決定第二天結伴出行,這樣游客與摩的師傅都有伴晚飯點了婺源最有名的荷包鯉魚,前一晚在清華鎮就已經吃過紅燒何包鯉魚。上菜后,我終于按奈不住好奇問:荷包鯉魚,為什么都只見鯉魚不見荷葉?我的理解是:荷包鯉魚--荷葉包著鯉魚做成的菜,為什么兩個晚飯都見不到荷葉。聽完我的疑問他們轟堂大笑!原來,荷包鯉魚的意思是:這兒的鯉魚都很肥大,鯉魚的肚子圓得就象個小荷包。并不是什么荷葉包著鯉魚。洗過澡,坐到客廳看電視,客棧東家過來聊天,住對面的一個來自廣州的男孩也出來聊天,也是下午才到李坑的,也是獨行客,后來小女生也一塊兒聊開了。小女生是杭州大一學生,趁爹媽去北京出差,自己跟學校請個假就跑出來玩。都是獨行客,聊走過的景點,七嘴八舌好不熱鬧就這樣,結束我行程的第二天
關鍵字: 婺源 房子 景點 用心良苦 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