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雞鳴寺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早在南京之行以前,對雞鳴寺就是有所耳聞的。 這座始建于梁代的寺院,最初叫同泰寺,當年是依皇家寺院的規模建造的,由于皇帝的尊崇,不僅成為當時南方佛教中心,更是贏得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首剎之譽。十年后,同泰寺浮圖因雷擊釀成大火,這座龐大的寺院被燒得只剩下瑞儀和柏堂兩個大殿。三百多年后,后梁在同泰寺故址上建起了千佛院,到南唐時人稱凈居寺,其規模無法與最初的同泰寺相比。直到1387年,朱元璋一聲令下,命人在同泰寺故址上拆除舊屋,擴建寺院,才有了雞鳴寺這座寺廟。后經數次大修,雞鳴寺再次別具風格。不幸的是在清咸豐年間,該寺毀于戰火。后經再次重修,僅剩屋舍十幾間。同治年間,僧人又募資修了觀音樓。觀音與眾不同,是一尊倒坐的面朝北的觀音菩薩像,佛龕上的楹聯道明了原委“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 那日午后,陽光正好,搭上車就奔雞鳴寺去了。下了車,還要走一小段上坡路,可以暫時把工作拋在腦后的為數不多的日子,倒也悠哉悠哉。 不一會,雞鳴寺的山門就展現在眼前了。入口處有座青石牌坊,一群尼姑小師傅在牌坊下忙碌著,有搬東西的、有檢票的……售票的窗口在臺階下的里側,十塊錢一張票,很公道,售票的也是位小尼師傅。售票處再往里少許,便是寺院的出口,黃墻青瓦,綠樹成蔭,頗有遠離塵囂的味道。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這些年來,也算參觀過不少寺院,雞鳴寺是最像寺院的一座了寺院了。其他寺院,有的破敗失修,已見不到僧人的蹤跡;有的打著佛教協會的名義亂搞“商業”推廣,胡亂收費,想來佛祖看著也不免傷心,只是佛祖寬宏慈悲,還有那么多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苦難之人等著救贖,佛祖也就沒有精力去計較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檢票的也是位小尼師傅,檢過之后,恭敬得奉上三柱細香。看人家想得多周到,既然進了山門,總是要燒幾柱香的。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寺院建在山上,要一階一階地往上走。對于天天乘坐電梯的人來說,也算是個艱巨的小任務。可想想那些從千里之外去布達拉宮朝圣的信徒們,三步一叩,任務豈不是更加艱巨?于我,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工作人員全部是尼姑小師傅應該算是雞鳴寺中除了倒座觀音菩薩像以外的第二個特色。此外,那奇特的香臺和那座禮佛的大平臺可以算做雞鳴寺的第三個特色了。 香臺在平臺的南側,臺前有支紅色巨蠟,火光很旺,外側臺上是一排燃著的蓮花油燈,可供香客燃香;內側平臺上擺放的則是一柱柱燃著的香,煙霧繚繞。臺的內側是一個深坑,通著下面的一層平臺,香灰燃盡落入坑中,積多了,便有僧人從下面的石洞清理干凈。香臺有個頂棚,想來是下雨的日子,可以避免那香灰和了泥巴吧。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從四面八方云集而來的善男信女們,拜佛并不在大殿,而是在香臺前的大平臺上。有人朝西、有人朝東、有人朝北、也有人朝南,不知這里有什么講究,但每個人都是那樣的虔敬。 一座大殿中,信徒聚集,擠得水泄不通。每人手中捧著一本經文,認真得誦著。我的心中,對佛是充滿敬畏的,只是骨子里少了點慧根。悄悄地退出大殿,要去登那傳說中的藥師佛塔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佛教 南京雞鳴寺 南方 同泰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