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江蘇鎮江
住在火柴盒似的高樓大廈里,天天穿梭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每日各種喧囂嘈雜聲困擾著我們。我早已感覺不到何時是旭日東升,何時是夕陽西下,生活在大都市的我渴望那生機盎然的綠、澄凈空靈的藍,那是競爭、煩躁、寂寞之后的精神家園。每當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耳邊不時回響起“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牧歸的老牛是我伙伴,哞,哞,在歌唱,還有一只竹笛在吹響……”于是,一種召喚漸漸在心中升騰——去鄉間走走,去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去平靜平靜自己煩躁的心,去尋找一份靜謐、一份和諧、一份親近、一份自然、一份樸素、一份回歸,回到大自然母親的懷抱里去。于是在下午,和朋友騎著單車,在崎嶇彎延的石子路上顛簸了好久,才到達了目的地——這是一片寬廣的水域。附近是一灘茂密的蘆葦蕩,米色的蘆花茫茫點綴其中,隨風搖曳著。讓人不見了水那邊的路。而使人很自然地想起瓊瑤的小說,亦很自然地想起那首廣為人傳、有著無窮魅力的古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游從之,道陰且長;溯洄從之,那人宛在水中央。”仰頭望去,不時有幾只鷗鳥掠過水面,越過蘆葦,倏地飛向藍天,飛向高空。風景如畫,人若夢中...我呆呆地站立著,看著遠方,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說,任憑思緒隨風飄揚,迷離而悵惘…… 水域邊上,有著幾棵虬枝勁展的老樹和大片綠綠的菜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漲潮、退潮,將無數的小貝殼、小螺螄晾在了近水的菜地里。童年我與小伙伴們在類似于這兒的地方歡呼著、跳躍著、大聲嚷嚷著,比著誰拾的貝殼多。也會和著周圍幾個頑童點篝火、爬大樹、捉小鳥、捕魚兒、摸螺螺、抓黃鱔,我們嬉笑著、追逐著,一切顯得那么可愛而有趣。如今依然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這熟悉的田埂,坑坑洼洼的泥土在雨后顯得有些泥濘跋腳。但只要天一好,你就可以依稀聞到泥土的芳香。那鄉間的小路結結實實,踩在上面別提有多踏實、多舒坦了。我在想象這兒到了夏天將是什么樣的一番景象呢?呃。這邊一定會是密密的高葉中繁星點綴的芝麻;那邊利用邊角路沿栽種的是赤小豆;還有結著黃燦燦、胖墩墩、穩當當的大南瓜;那互相牽手、攀援、生長的是長豇豆們,似女孩子們長長的辮梢在四處飄蕩;還有紫色的茄子會突然出現在綠葉叢中,長得那么飽滿、肥碩、敦厚,兀地給你一個驚喜、一個藍緊色的夢想;更有那扁豆莢子、豌豆苗子,是否也藏著安徒生筆下的拇指姑娘、一個錫兵和豌豆公主呢?沒錯,那些美麗的童話是在這里面的。那田間的小麥當然是地里的大部隊和生力軍了。一眼望去,浩浩蕩蕩,郁郁蔥蔥,悅目的綠色是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不時有小溪流間或穿過,時而活潑,時而俏皮,時而匆匆,時而從容流過,帶走我無數的希冀和夢想…… 不知不覺,夕陽已悄然掛在天際。回頭的我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雖然沒有牧歸的老牛成為我們的同伴,但夕陽仍然可以在胸膛,繽紛的云彩仍然可以是晚霞的衣裳。雖然沒有手把鋤頭荷在肩上,沒有牧童的歌聲在蕩漾,但有蘆花、樹葉搖曳著為我們歌唱。笑意寫在我們的臉上,哼一曲鄉間小唱,任思緒到處隨風飛揚,多少落寞惆悵,都隨風吹散,遺落在鄉間的小路上。

關鍵字:
一個人 大都市 家園 火柴盒 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