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拾趣----高驪山
3月3日,天氣預報上說有中雨,因實在擋不住高驪山的誘惑,我們還是如期前行。結果老天作美,直到晚飯時分才淅淅瀝瀝下起大雨,我們終于如愿以償。 高驪山的傳說是美麗的:太平寰宇記梁武帝御駕東行記云,自覆船山、酒罌山南。次高驪山名山志云,昔高驪國女來此,東海神乘船,致酒醴聘之,女不肯。海神撥船覆酒,流入曲阿,故曲阿酒美。有搜神記云,諸葛恪為丹陽尹,出獵于驪山之間,小兒眾慕之。諸參佐問之此事,在百澤圖曰兩山之間,其精如小兒,曰系襄眾服其博識。一名句驪山,通典丹徒有句驪山,山下有仙人洞,深可二丈,有天然石、案石、基石。東有大小繡球,二山皆山別支。 據史料中記載:高驪山,位于丹徒區石馬鎮船山村東側,亦名句驪山,海拔425.7米,為寧鎮山脈東部高峰。山體主要由頁巖、砂巖、灰巖等構成,其中古生界下石灰統的高驪山組即以此命名。山脊渾圓,頂部被側形成峭壁。多灌叢,有人工栽種的松杉。山下有侖山水庫。高驪山長約4.5公里,東北起于韋崗鎮東家莊,西南止于侖山水庫邊小茅山,大部都在句容境內。 我們找到了登山的小道。這條小道非常好走,幾乎毫無遮攔,我們形象地將它比喻為“南徐大道”。而當我們登上第一座山峰之后,卻發現山頂上的路要比登山的小道難走多了。原來,“南徐大道”竟這么短。穿越高驪山的行程,有驚有險,但很刺激。因為高驪山與我以前登過的其他山有所不同。其他的山,登上山頂之后,總會有一大塊平坦的地方,或狹長地帶。而高驪山上的每座山頭幾乎都是光光的石、尖尖的頂。山上到處都是裸露的“高驪山砂巖”,巨大的石塊上面鑲嵌著粒粒晶瑩剔透的鵝卵石;山南是大片的“高驪山頁巖”,似刀削斧辟;幾乎直立與頂峰成30度夾角;而山北則是百丈深淵;要是放在前幾年,我站在這陡峭的絕壁頂上,定會眼睛發花、心跳加速、雙腿發抖。可是通過這幾年經常性的登山運動,原有的恐高癥,也減輕了許多。在攀越高驪山這一道道形如刀尖的懸崖峭壁時,竟也鎮定自若,毫無膽顫之狀。 高驪山給我的印象就是石頭多、灌木多。山上的石頭形狀各異,在二姑娘峰的西側,有一石塊突兀在懸崖邊,形似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兒,面向侖山水庫,好象在盼望著什么?我們為此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她“望夫崖”。山上到處都是砂巖和頁巖。砂巖圓棱圓邊,大都為一塊一塊的;頁巖則是棱角分明,面積非常大,大都為整塊的,異常平整。在我們所經之地幾無成材松杉,都是低矮的帶刺灌木和藤類植物。偶見一棵綻放著小白花的植物,便會令我們驚奇一陣。 大家在穿越的行程中,不停地數著已經越過的山頭,一座、兩座、三座……當走到山的盡頭時,誰也記不清倒底翻越了多少個山頭,估計也有十六、七座山頭吧!待下得山來,回頭看看,真正的大山頭有五、六座,其它的小山頭則溶于這幾座大山頭之中。當我們登上一座山頭后,便回頭望望身后的山頭,比一比誰高誰低。再望望前面的山頭,一個更比一個高。
關鍵字: 東海 天氣預報 梁武帝 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