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虎丘
千人石:
關于千人石的傳說有兩種,一說是吳王夫差為先王闔閭治喪,在地宮內埋藏了3000寶劍和許多其它的財寶,為了保守秘密,夫差在石上殺害了上千名筑墓的工匠,故稱千人石。第二種傳說是近代的高僧,竺道生,人稱生公,滿腹經綸,悟性極高,但是他超前的觀點未能被當時的寺廟住持所接納,他只能在法堂之外講經,沒想到的是,巨石上卻有千多人列坐聽講,所以千人石又叫千人坐,便是由此而來。
虎丘的建筑是虎丘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其類別多樣,年代久遠。總體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風格與自然景觀協調。其形式有塔、殿、橋、亭、樓、閣、墓等;年代從五代延續至當代,呈現出宋、元、明、清、民國等建筑風格。1961年,國務院將蘇州云巖寺塔包括云巖寺其他建筑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虎丘塔(云巖寺塔)現殘高48米,為八角仿木結構樓閣式七層磚塔,是江南現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層建筑,腰檐、平座、勾欄等全用磚造,外檐斗拱用磚木混合結構。現塔頂軸心向北偏東傾斜約2.34米,據專家推測,因塔基巖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東北方傾斜,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二山門為元代建筑,其結構尚承襲了宋代建筑的特色。脊桁為兩段圓木相接而成,故俗稱quot;斷梁殿quot;。其門扉、連楹、屋頂瓦飾及部分斗拱雖經后世修補,但仍保持了元代風格。
雙井橋位于虎丘劍池上,建于南宋,為單孔拱橋,橋面由塊大青石板鋪就,高懸劍池上方十數米處,橋上有兩個并列的圓孔,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是虎丘著名的歷史景觀。塔影橋在山麓東南,橫臥環山河上。建于清嘉慶年間。為單孔拱橋,由青石構建。吳王闔閭墓葬據史載在虎丘,歷史上曾多次在劍池下發現quot;墓道入口quot;。明正德年間蘇州大旱,王鏊、唐伯虎等名士在干涸的劍池底發現三角形的洞口,入內只見quot;壘石數層若橫板而已quot;,遂在劍池東側崖壁上刻有兩篇紀事。1955年、1994年,虎丘管理部門在疏浚劍池淤泥時,均發現quot;墓道入口quot;,所見情況與明代唐伯虎等人記載一致。虎丘山上建于清光緒年間的擁翠山莊依山勢形成獨特的臺地園格局;山東坡的萬景山莊,是當代園林藝術與盆景藝術完美結合展示的典范。
關鍵字: 劍池 蘇州虎丘 虎丘 虎丘山寺 虎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