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西施洞風景區
西施洞位于宜興丁蜀鎮西南12公里的青芝嶺,距慕蠡洞1公里.相傳西施以身許國,扶越滅吳.功成身退后與慕蠡隱居于此,此洞與慕蠡洞并稱為鴛鴦景點.據宜興縣志載:“西施洞又名武陵洞。武陵,則是六朝學士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仙境,窈窕靈洞,就深藏在“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武陵仙源。全洞面積八千五百平方米,游程在一千二百米,大小景點近八十個。洞口兩側,百竿修篁列成昭陽儀仗,披翠仙苔,花下垂簾彩幛,這獨具一格的迎賓禮儀,也許正是洞天世界的異邦習俗。西施洞共分成萱蘿宮,清夏宮,桃源宮,淚泉宮等7大景區,有70多處景觀,造型玄妙.步出洞府便是深山古剎崇恩寺和磬山塔林,相傳乾隆曾三次來此尋父,并親題quot;天下第一祖庭quot;,留下了許多歷史遺址和軼聞。“苧蘿宮,一流清泉破壁穿石迎面淌來,傾瀉處似匹匹錦帛;匯合處如束束轉紗,泉過留韻,水去留聲。一團團整齊、光潔的埠石,排列有致,半浸泉中,仿佛仍留著浣紗女的足跡;粼粼波光,似乎尚可見到西施的倦容。而與浣紗溪遙遙相對的“范蠡巖上,越國大夫倚立山頭點頭贊嘆,壯士之心,被西施的美貌打動,這位救國心切的赤子賢臣,在浣紗女的身上看到了復國雪恥的希望。“消夏宮景石林立,沖天占地。步入宮中,賞蓬萊仙境,游三春之彩,納九秋之涼,真可謂“冬有桃花秋有蓮,日聽鶯歌夜聽泉。“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僻靜、幽雅的“桃源宮一派桑田平曠的田園風光,含水的“梯田,帶露的“桑園,傍間的“草屋,依山的“牛棚,構成了逼真的山鄉風情。從“淚泉宮、“娃宮到“碧云宮,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崢嶸斗奇,太湖石的粗獷雄偉與優美的線條組合,形成了西施洞的獨特風光。大義凜然的西施“捧心柱,令人心碎的“半壁江山,如訴如泣的“孝女哭國,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愛國奇女西施淚灑異邦的揪心之痛和忍辱負重的捧心之誠。“相思閣、“囡兒亭、“畫眉橋、“彩香涇則表達了范蠡、西施心心相印、裙衩相隨的忠貞愛情和同赴國難、共飲林泉的高賢之志。而最美最奇的要數碧云宮中的“山神籠月,一個直徑約七米、高三十多米的石洞直通山頂,抬頭相望,但見陽光普照,銀輝瀉地,茫茫蒼穹,只現出一個圓溜溜的月洞,迷人的景色留下了美麗的傳說hellip;hellip;介紹: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于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后,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后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
關鍵字: 以身許國 太湖石 心心相印 忍辱負重 春秋戰國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