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登城墻看古城
到了山西,平遙古城是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雖然看過榆次老城,但還是想去平遙古城看看。從太原到平遙古城,完全不用坐汽車了,火車極為方便,而且車費很低。我們在榆次車站乘八點過的火車,大約五十分鐘就到了平遙。從平遙火車站到平遙古城,走路去也就七八分鐘的路程。
我們一路游來,從南城門登上了城墻。嘿嘿,不是西門守門人所說的只能東門上嗎!這南門也一樣上城墻。平
遙人說平遙有三寶,古城墻便是其中一寶。于是,我們才非要登城墻。
資料所載,平遙古城城墻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墻。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墻,夯土筑成。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全面包磚。后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大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城為方形,墻高十二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墻上筑的垛口,墻外有護城河,深寬各四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筑以甕城,以利防守。雖經六百余年的滄桑風雨,但雄風猶存。據說,古城墻周長有六公里有余,有三千個垛口、七十二座敵樓。清朝后期,在古城東南角還曾修建了一座象徵古城文運昌盛的魁星閣。
平遙古城資料介紹,鳥瞰平遙古城,城墻平面方形,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征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圣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哦,差點忘了。平遙三寶,除了古城墻,還有平遙第二寶,出古城北門向東北的鎮國寺。該寺萬佛殿建于五代(公元十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第三寶是位于城西南方向、重建于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的雙林寺。該寺十余座大殿內有元代至明代的彩色泥塑二千多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由于時間安排上的問題,我們又不愿意在古城住宿,所以那兩寶就留待以后了。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 (2)
平遙古城 (3)
平遙古城 (4)
平遙古城 (5)
平遙古城 (6)
平遙古城 (7)
平遙古城 (8)
平遙古城 (9)
平遙古城 (10)
平遙古城 (11)
平遙古城 (12)
平遙古城 (13)
平遙古城 (14)
平遙古城 (15)
平遙古城 (16)
平遙古城 (17)
平遙古城 (18)
平遙古城 (19)
平遙古城 (20)
平遙古城 (21)
平遙古城 (22)
平遙古城 (23)
平遙古城 (24)
平遙古城 (25)
平遙古城 (26)
關鍵字: 太原 山西 平遙古城 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