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崛圍山--探訪傅山隱居處
原本計劃這個黃金周出門轉轉,心中計劃的幾個地方,天府之地遠了點,蘇杭一帶又早了點(想暑假時去),于是就想到山西周邊的陜西,河南去看看也行,恐怕五一黃金周人太多,于是早早就放出話去打探行情,準備晚幾天再出門。果然不出所料全國各地都是在熬粥。我媳婦的家人從西安游玩回來告之,登華山光排隊等纜車就用去了4個小時,其它就別提了。看來黃金周不出門也罷,不過總算是有個休息時間,也不能光坐在家中上網吧,就算是去逛街那也不是件輕松的事啊。
太原市周邊能玩的地方都去過了,也沒什么好去處了。到是山西本地一位歷史上的名人最近頻頻見諸報端。原來是一代“------”(他的頭銜太多不知道冠哪個名好了)。傅山傅青主是也(這名字好像江湖中人哎)。今年是傅山先生誕辰四百周年。據說傅山先生在全國甚至國際上都是頗有影響的文化偉人。遠了不談,至少在山西在太原這塊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不知其名者甚少。真正是如雷灌耳,皓月當空啊(不好意思啊,自吹自擂了)。
傅山先生出生地就在現在的太原市北郊西村,與我家原來住的地方直線距離不超過10公里(總算和一位名人靠的近了點),而他的隱居地之一崛圍山更是與我原來住地方隔汾河相望,天氣好的日子可以看得見崛圍山上的舍利寶塔(直線距離也絕超不過10公里)。
既然國內的名山大川去不成了,就拿崛圍山這座太原的名山開開葷吧。屈指數來最后一次攀登此山也已經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崛圍山”這個名字不好寫,“圍”應當有個偏傍“山”但電腦上全拼實在是找不出來。這兩個字有一種發音是以前叫“qu wei ”現在叫作“jue wei ”了。太原市民現在這兩種叫法的都有,暈啊。
“崛圍山”海拔一千三百多米,位于太原市西北的汾河西岸呼延村西側,屬于呂梁山脈中的一個小小山頭。崛圍山山巒疊翠,松林挺拔,夏則猶如茫茫綠海。秋則片片紅葉,漫山遍野,似層層的紅色浪濤,煞是好看,“崛圍紅葉”更是舊晉陽八景之一,我以前也曾多次來此寫生。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就曾來此想要一賞秋景,不巧正趕上在舉辦登山節,看著漫山遍野的人頭就打消了登山攬勝的念頭。
其實最后選此處來游玩,是因為開車可直達山頂的多福寺,那樣就省了不少的腳力和時間,哪成想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呼延村在村西一廢棄的廠區里設置了一個停車場收費,來此游玩的客人把車都要停在此處,而且是按小時收費的。從停車場到登山處還有段距離,走過去也不輕松。此次舊地重游,感慨很多哦,想當年小小的山頭能耐我何,現在登這么個小山包居然氣喘如牛,望頂興嘆(虧的我還是經常鍛煉身體的啊)。 上山的路有兩條,一條為盤山公路,可以走車,另一條為山前小徑。現在登山的人多了,正在興建石級,但是修建的很粗糙,時有時無,攀登起來十分費力。還好沒用兩個小時總算登頂至舍利塔前。
“崛圍山”上的多福寺就是傅山先生當年隱居讀書的地方,寺廟四面青山環抱,郁郁蔥蔥,想來也是風水極佳之地,若無游客打攪到真是個修養身心的好所在。我以前來這里寫生的時候,“崛圍山”還沒有進行旅游開發,三進深的院落都很破敗。殘墻斷壁,一片蕭殺的景象,游客罕見。現在好了,到出是一片香火鼎盛,欣欣向榮的景象了。
遠眺崛圍山舍利塔。
登山的小路崎嶇難行
山頂六角七層舍利風水寶塔(箭頭所指處曾留下繪畫模范村全體村民的字號)
山巒環抱中的多福寺
多福寺的正殿
藏經樓
傅青主先生讀書處
傅山畫像
傅山畫像
1994年重建的千佛殿
寺內一角
十幾年前在此寫生
從多福寺內看舍利寶塔
從崛圍山俯瞰并州大地(能見度好的時候遠方整個太原城盡收眼底)
下山的盤山路
下山路上的小毛桃
附:傅山先生的簡介(節選)
傅山(1607——1684年),字青竹,后
關鍵字: 傅山 太原市 崛圍山 黃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