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年代說山西票號產生時間
山西票號具體產生的時間,學術界看法很不一致,大體有如下四種說法:
一、明末清初說。據陳其田《山西票莊考略》轉引《中國經濟全書》稱:“據說開始是山西的康(亢)氏。清初,順冶年間李闖王造反,不利敗走時,所有的金子攜帶不便,把軍中所有的金銀財寶放在康氏的院子里而去,康(亢)氏忽拾得八百萬兩,因此將從來謀一般人便利的山西匯兌副業改為本業,特創票號,至是該地的巨商都是康姓。”近人徐珂《清裨類鈔》稱:“相傳明季李自成攜巨資敗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資以設票號。”
二、康熙朝說。李華教授認為:“山西票號在康熙年間早已產生,但在當時票號寥若晨星,可以肯定不會太多。”李華教授的根據有二:一是據何焯《何義門先生集》所載,康熙末年何焯在家時,因生活窘迫,曾將“一應冬衣,俱當在對門當內,因皮錢尤重”,贖不回來,其家人就由原籍蘇州向北京天會號匯銀九十兩,使其“先贖皮襖”。又據康熙40年《康熙南巡秘記》載:“時濟南票號適以銀款糾葛事,須時敏親自料理。”
三、乾嘉時期說。民國十二年出版的《晉商盛衰記》稱:票商經營,為山西極有名之商業,“創始放前清中葉,當乾隆、嘉慶間”。李宏齡《山西票商成敗記》稱:“溯我票商一業,創始放前清康熙、乾隆時代”。范椿年《山西票號之組織及沿革》稱:“雷履泰、李正華于嘉慶二年創立日升昌票號”。
四、道光初年說。陳其田《山西票莊考略》稱:“大概是道光初年天津日升昌顏料鋪的經理雷履泰,因為地方不靖,運現困難,乃用匯票清算遠地的賬目,起初似乎是在重慶、漢口、天津間,日升昌往來的商號試行成效甚著。第二步乃以天津日升昌顏料鋪為后盾,兼營匯票,替人匯兌。第三步在道光十一年(1831)北京日升昌顏料鋪改為日升昌票莊,專營匯兌。”
關鍵字: 山西票號 康氏 晉商盛衰記 李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