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佛
佛歷二千五百四十年四月二十九日,既公元一九九六年六月十四日中午,五臺山普化寺主持妙生和尚為籌劃重建靈峰寺之事,登臨古寺遺址勘望。舉目往清水河對岸起伏的青山望去,登時轟然震動,不能自己,心生無上光明。
原來展現在眼前的東部山體,竟是一尊頭部朝北的仰天大佛,歷歷旋螺發,長長眼睫毛,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鼻隆唇豐,身體修長,雙臂安置胸前,頭枕普化寺,腳抵南山腰,無比莊嚴,渾然天成,極為壯觀。妙生和尚口誦佛號,頓覺清涼入圣境。大佛示現如釋迦世尊,拈花示眾,默然說法。
仰天大佛的發現一九九六年六月十四日,五臺山普化寺的主持妙生法師,中午帶了兩位居士去附近唐代古寺遺址靈峰寺,朝拜所留下的明代高僧舍利塔,再往上走,有五塊平起高地,像小五臺,「中臺」有兩顆松樹,轉身看對面山脈時,突然很清楚地看到一仰看天空的釋迦牟尼佛的臥像,雙手在胸前結印,頭部靠普化寺,頭頂有旋螺發,雙頰、鼻子、下巴和松樹形成的眼睫毛清晰可見,頭朝東北方,足對南山寺,更遠的山峰上的松樹好似一萬菩薩繞清涼山的境界。曾經有傳記,五臺山有臥佛,也曾有人試著介紹,但因為觀看的位置不是最清楚,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原來最佳位置是古寺靈峰寺,顧名思義,一千年前的古人就發現此奇景,只有登上「靈」性的高「峰」才能見佛。發現大佛的那天是陰天,妙生法師當時想,如果這是文殊菩薩的感應度化眾生,會天晴,想了之后立刻天晴;兩位居士當時去采蘑菇,回來時捧著一堆蘑菇,妙生法師看了說,蘑菇平滑的頂很像和尚的光頭,將來興建這古寺之后的第一批出家僧人有三十三位,和蘑菇的數字一樣,他們數了數,手上有三十二顆蘑菇一顆掉在地上,剛好三十二顆;當天一只鳥從大佛頭頂飛到中臺的兩棵松樹之間一共五次,還有其他瑞相出現,他們一直到晚上五點才回寺。 發現大佛之后一連九天都有奇景出現,第九天,整個山脈為之氣動,大佛照出紫光祥云,紫光呈六角形,祥云是亞洲地圖,光從五臺的部位放出,妙生法師說這象徵著佛法將從五臺放光,照亮整個亞洲,佛法興盛將超過唐朝。大佛此時重新被發現,意喻文殊菩薩將以身教來感化,而不是文字言語來感化。
關鍵字: 五臺山 仰天大佛 靈峰寺 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