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
慈云寺座落在天鎮縣城西大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原名法華寺,始建于唐代,遼開泰八年(1019)修葺,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后保存至今,并改現名,屬佛教禪宗寺院。主體建筑為三進院落,明代宣德年間為四重大殿,總面積5500平方米,規模宏敞,布局嚴謹,高低交錯,是一完整的明代寺院建筑群,被譽稱“關北巨剎。
金剛殿與大雄寶殿之間有元代手法的鐘鼓樓分列東西,以及東西廂的觀音殿、地藏殿等。此寺整體造型別致,在嚴肅中求和諧,在封閉中求疏朗,獲得了由小而大,閉而不塞的空間擴大感。在我國北方現存的古建筑中是少見的。鐘鼓樓從上至下通體圓形,周設檐柱11根,下層砌墻成室,上層敞朗,四面置圍欄,有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獨有的風格,使人耳目一新。
毗盧殿是該寺的主殿,面闊23.5米,進深11.5米,高15米,建在高大的石砌臺基上。殿內的木雕藏經閣精巧別致,曾藏“三藏經百余冊,1952年移至大同市博物館。釋迦殿、觀音殿、地藏殿現存100多平米的壁畫,為二十四諸天、天龍八部等內容,為明代所繪。各殿原有大小佛像200余尊,已蕩然無存,近年群眾又重塑金身,面貌煥然一新。
關鍵字: 大同市 慈云寺 藏經閣 觀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