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郭壁
郭壁村位于沁水縣東南四十公里處的沁河西岸,村落依山勢而建,背山面河。古為沁河的一個重要渡口,是明清時期的商貿重鎮。因水運發達,經濟繁榮,古有日進斗金之說,故當時人們稱其為“金郭壁。
佇立沁河東岸眺望,郭壁村保存的大量明清建筑鱗次櫛比。這個流淌了千年歷史長河的古鎮,其古城壩明朗可辨,古渡碼頭原址尚存,鋪著石板的古驛道穿村而過,樓映院連五里多長,歷史上號稱“五里金郭壁。昔日的城廓遺跡、古樸的民居、恢宏的寺廟等古建筑,輝映在沁水古八景之一的“沁渡秋風勝境中,充滿了江南的風韻和水鄉的情趣。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亂世里的產物,郭壁村又成為典型的防御性城堡。村內劃分的眾多區域之間,分別通過內門樓或過街門樓分成若干個互相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街區。這些街區均以“坊或“里命名,如現存的“寧遠坊 “三槐里等,仍保持著當年的格局。時過境遷,今人把郭壁分為南北,稱為郭北、郭南。但它們自古以來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血脈聯系。
文風之鼎盛,耕讀之傳家,使郭壁在明清兩代權宦輩出。在眾多的歷史名人中,當數韓范為著。韓范為明萬歷十四年進士,官至朝廷通政使右通政。因不愿與朝中奸黨為伍,后還鄉吟詩論文、著書立說。編修有《常詳事集》四卷和《積粟備荒議》等文章。晚年在家訓碑中寫道:“為人要正,做官要廉,為民則勤耕、為仕則苦讀,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顯示了其剛直不阿、胸襟磊落的高尚品德。
郭壁村現存的明清大院為典型的北方風格,大都是二、三層的四合院布局。比較起來,郭北民居與古街保存相對完好,不僅氣勢恢宏,而且風韻獨特。許多名門大院外觀豪華絢麗,門樓、外墻和門內照壁均裝飾有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有的門樓外側還保存著“忠、“孝二字的精美照壁,而且多數門樓上都有石刻或木制的門匾,題為“進士第、“大中第等居多,甚至有些還刻有當年房主人歷任官職的名稱,身臨其境,很容易使人想到當年古村的顯赫和繁華。村內有名的大院為“青緗里,古今稱其為堡中之堡。它聳立在村西北的最高處,是為官至陜西、山東按察司兵備道王紀的府第。其高大的圍墻、莊嚴的門樓、幽靜的小街,顯得古風猶存、疊層有致,很有曲徑通幽之感。城門石匾上鐫刻著的“青緗里三個楷體大字,青者青色也,寓意名垂青史;緗者淺黃色也,代稱書卷之意。注目而望,官宦世家、書香門第的王家氣派便油然而生。城堡中的宅院都冠以“廣心苑、“樂善居、“給練第等雅致的名字,只可惜不少院落已人去樓空、蒼涼靜寂。只有那高大的門樓和厚重的墻壁依舊聳立蒼穹,似乎在向人們述說著它往日的輝煌和不平的遭遇。令人驚嘆的是,在郭壁村南的高坡上,建有一座巍峨的“行宮,在其后的山坡上建有專供皇帝祭天的“岱廟。傳說清乾隆帝外巡時曾下榻于此,并到岱廟上香祭祀蒼天。雖然對此還未確切考證,但此建筑形制卻給古鎮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關鍵字: 古鎮 沁水縣 沁河 金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