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壽寺
“民乃唐魏俗,寺有魏唐碑。邈關前朝績,蕭然古意垂。這是江南丙戌科進士、《鳳臺縣志》編纂姚學甲于乾隆四十八年(1748)游崇壽寺所寫的詩句。于此,我們可窺知崇壽寺久遠的歷史和昔日的風采。
該寺位于晉城市區東北25公里的澤州縣西部村。地居高崗,建筑宏偉,規模較大,占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本寺施主為了求得高壽才施修此寺,故名崇壽寺。該寺始建于北魏,是佛教傳入中國后修建的第19所寺廟,也是我國第一所在村鎮上修建的寺廟。現存建筑的山門建于一石砌高臺之上,門前有數十級石砌臺階。登山門入前院,正北為天王殿,兩側有鐘鼓樓,中為釋迦殿,東西配殿奉地藏菩薩、羅漢。最后為雷音殿,殿旁東西各有一小院,東為菩薩院,有三大士殿;西為關圣院,有關帝殿。釋迦殿為宋代遺構,殿面三間見方,單檐九脊頂,檐下斗拱,前檐石柱有“宋宣和題記,門額石上有金正隆間刻字。寺內有唐代八角形石幢2座,通高4米,須彌座上雕寶裝蓮瓣及石獅,幢身刻陀羅尼經。寺內還保存有北魏造像碑1通,雕有神龕及一佛二菩薩。
另有宋金以來石碑12通,是本地佛教興衰和民風民俗變遷的見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關鍵字: 崇壽寺 晉城市 澤州縣 魏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