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西山——金秋之大覺寺游記
說到北京,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大到帝王將相,小如胡同里的往事,能說出的名堂,是牛毛也數不清。對北京的景色,相信諸位一定跟我一樣失望。好在我還能在此枯乏之地,找尋另番樂趣。北京的干涸我是既來之則安之,大凡北京遠近有水之地,我不一例外的奔之解渴,北京實在是太干燥了。沒有水的地方,生命永遠是灰色的,我以為。越說越遠了,我總是想表現我那些不甘于藏在腦殼深處的想法。
言歸正傳,說些大覺寺的東東吧。我憑記憶給出些大覺寺之印象和始末,如有文獻沖突,請別懷疑,那一定是鄙人記錯了。我很自信。
大覺寺,原名“清水院”,為遼朝所建。因寺北有一汪清泉注入而得名。大覺寺,位于北京城之西北角依山而建,位于西山之懷抱。近1里處有鷲峰,鷲為鳥之名,鷲峰雙峰似鷲鳥之翼遂稱鷲峰。高約千余米,以青年人的身手大約45分鐘爬上。嗯,不甚過癮。去大覺寺,坐903從上地橋(也稱上地村)坐車,1小時即可到達大覺寺,比較方便。903并不像我看到的游記般少而難等,我去到上地橋,5-6分鐘即來一輛903,也許是趕巧吧。不過回來時因天色較晚,末班車是19:30分,我在月光下足足等待20分鐘,才等到返回城內的903,于是我像僵尸一般的沖著向我開來的903蹦了蹦,這樣可以讓公交車在黑暗中發現異物的存在,免得將我遺棄在恐怖的郊外。(^_^,其實道不寬,公交車司機到大覺寺附近肯定會留心,不會因夜黑看不到而甩了行人獨自奔去的。我只是等到903后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
昨日天氣正是北京最爽的金秋時節所特有的,空氣干凈無暇,陽光明媚不毒,我在車上就已經慢慢陶醉了(不是暈車)。到了大覺寺站,是正午時分,順著路標很快走到大覺寺,在外面躑躅了一會,吃了兩個烤紅薯,就進寺了。大覺寺的一景一物,均為文物(包括他們家養的柿子)。訪大覺寺之前,我約略了解過大覺寺。其八絕之首,當屬大覺寺的春賞玉蘭。此時為金秋時節,無玉蘭可觀賞,不過也見識了古樹銀杏,清水石泉等等。
大覺寺的玉蘭名冠京城,吾觀一顆“其貌不揚”的玉蘭小樹據說有300年的樹齡了,如果不是看到石碑上文字,以我的凡眼萬萬看不出這玉蘭樹的不凡之處。大覺寺不乏中外名人造訪。一進寺后,我先對寺內的雅致和古樸驚嘆一番,旋而進了一個堂室,里面陳列了造訪過大覺寺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墨客。足足看了半個小時,我約略對大覺寺的歷史有了感像之,才出堂繼續觀賞堂外景色。
大覺寺,歷來受到清廷關愛。對大覺寺情有獨鐘的幾位帝王,如慈禧,乾隆還有些我記不住的主兒,都曾多次蒞幸寶剎,留下墨寶和題字。乾隆和大覺寺的主持圓通,還有幾則小故事可供閱讀,看過不僅莞爾。似乎那乾隆和圓通的音容笑貌,咄咄個性依然在我映像里舒緩展開。乾隆碰到圓通大師可真是無奈的很呢。呵呵~
我之所見,乾隆皇帝應該是個愛玩愛鬧,可愛頑皮的皇帝之一。也許因此,乾隆才是任皇帝之高壽者,據說享年90多歲吧,據我的不可靠記憶99歲。一個人的心態很重要。而康素有“一字值千金”之說,他的題字亦十分罕見。故宮梁上的“無為”匾額出自康熙之手.此外,我有幸在別處見過康熙的朱砒,甚為驚贊。比較而言,乾隆的題字就比較泛濫了。大寺還有北京的一些名寺院等,都留下過乾隆的痕跡,相較下不顯珍貴。不過我還是滿喜歡乾這位人性化的皇帝。對康熙我是敬之畏之,對乾隆似乎可以開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也有其他文化名人對大覺寺一往情深,如北大的季羨林老先生。他發自肺腑的一句話,達了對大覺寺那種清澈明凈之感的熱愛,這也正是我初聞大覺寺之名,以及游后古寺的心屬。嗯,我以后要常來大覺寺,喜歡這里有太多原因。大覺,無限深意。清澈,古樸,安靜,讓我浮躁的心靈得以剎那間的滌凈和沉淀。芳華易老,心意難存。寄份愜意和無限思戀在這古剎里,我能否與之共存?看過,見過,感悟過,我不虛此生,既往的人事,隨著時間和我的記憶也許都逐漸化去。我的操行和修煉見過世上是非總有一天會心神不再驚動,任何事都不俱大小,大不過生死,小不過呼吸,那份感動太可憐,我將無動于衷。也許記憶里最后的那點記憶就是我在大覺寺里緩緩的行,淺淺的笑,那份從容和恬淡會化作我死前的微笑。我明白為何圓寂的大師們都帶著深意的笑容去往極樂。
順著寺門中軸線走,依次經過天王殿,無量壽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和龍王堂。天王殿里供奉著四大天王和彌勒佛,據說彌勒本沒成佛,而是菩薩。民間稱之為彌勒佛。至于佛和菩薩的區別,我一凡人就不加猜測了。否則喜好佛法之人多半會笑我愚昧。無量壽殿供奉的菩薩我記不得名字了,我猜定和壽命有關,就撲通的跪下拜了拜,期冀本人能長命百歲,健康長壽。大雄寶殿里供奉著釋迦莫昵(中),阿彌托佛(右),藥王佛(左);寶殿后面是大悲觀音菩薩(中),大智文殊菩薩(右),大行普賢菩薩(左)。觀音殿里奉著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右)和普賢菩薩好像(記不清晰)了。
說佛,不是我本意,只是佛法能讓人安心會意。我還沒出離塵世之心,只有塵世歷練之感。到達大覺寺最里面的龍王堂,也就到達游覽的中軸盡頭。如果走馬觀花,大覺寺估計30分鐘游完,如果稍加瞻仰和觀摩,便如我這般在里面掏盡3個小時。除卻觀佛殿,拜諸神,留倩影,小吃了一頓,我就在寺內慢慢搜查八絕之處,先是在龍王堂見到那股清泉,還有松柏抱塔,繞過佛殿,順著清泉向下游走,幾步之間便來到明慧茶院。明慧茶院,人聲濟濟,最讓我艷羨的卻不是品茶神侃之人,而是幾個閑暇人在桌上打牌的逍遙自在。暗想哪天我也在這里聚眾小玩,估計打牌也能生出風雅來。
未進明慧茶院,看到幾株敗落的大碗菊花,即使敗落,仍可見其怒放時盛意咄人。走進明慧茶院,當院放著的幾盆怒放的菊花,還是讓我唏噓。估計此菊花當屬名科。我低手輕掠之,抬頭便看到了“古寺玉蘭”,約略看了幾行文字,確認它的身份后,便離開了明慧茶院,在茶園對面的紹興館隨便吃了些菜,嗯,價錢是正常價錢的2-3倍。
出得紹興菜館,已經大約下午2點半了,我心里盤算著找尋古樹銀杏,于是朝著玉蘭所在院的對面院子走去,果然一轉彎就見到一棵“神物”,呵呵,這是乾隆爺見到這顆800年銀杏樹時的評價。樹底很粗并且有些樹干中裂之處被灌以保護物質鞏固,免得難負其累而折斷。其形狀讓我想起自己的牙洞被醫師填充了石灰物質。我不管它是否同意,很快的與這位老樹合了影。我貼著老樹的樹干,有點緊張又帶著幾分調皮心情的站著照了相。畢竟我是越欄而入,雖然那個欄只有幾cm高,我還是有點做賊心虛。
雖然未入深秋,等不得銀杏葉發黃之時,因我早有打算此秋霜降之時觀香山紅葉,這也是計劃內的了,因此未看到銀杏斑駁的金秋美景,也無甚遺憾,只是繞著院子走向更深處的“九子抱母”。九顆小樹圍著它們的母親——一棵雌性銀杏樹,距離好近,這是親密無間阿。這天大覺寺有銀杏節展出不少北京老銀杏樹的身姿照片,這才知道大覺寺這顆銀杏樹雖屬神物不假,不過天下神物其只為一。北京潭拓寺,香山,還有郊外的村子都有年逾千載的銀杏。銀杏又稱長壽樹,其生命力之頑強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樹種起源為1.5億年,當屬恐龍時期的物種,恐龍消失了,銀杏猶在。據載,原子彈爆炸后,周圍生物俱滅,唯幸存幾顆銀杏。可見銀杏之不凡之處。而大覺寺這顆銀杏相傳為大覺寺之主持迦陵所栽,而迦陵尸骨亦葬在大覺寺之“松柏抱塔”之塔下。那垂首恭立的柏樹像極了一位尊師敬道的小徒弟。不知是造化的巧合還是后人的聯想給了這么深刻的寓意。
看過銀杏展的照片,我在展廳門口看到了“碧韻清”,一個兩米長方的小水池。水很清,池底多散下些硬幣。此時已經不早,我漫無目的的前行,看到遠處高高的柿子樹已經碩果累累,金黃色的大柿子著實誘人,我無品嘗之意,卻有玩闕之心。就跑到跟前撞了撞那個還沒我粗,但比我高太多的柿子樹,唉,紋絲沒動。難道就不能舍棄個柿子給我?掉在地上,不知道會不會摔碎。
我正發呆間,突然在我頭上的高處傳來聲音“不許碰柿子,一個200元”。同伴笑問“它自己掉下來也不行么?”那人說“這里一草一木都是文物,外面的柿子樹也不得動的”我知道這人是半開玩笑就說“柿子是果實,柿子樹是文物,我沒破壞文物,只是要取果實。你別告訴我果實也是文物阿”呵呵,難道我們今后要吃文物了?想想好笑。另外我也對柿子無甚大興趣。并且贊同那人的“一草一木皆文物”的說法,于是就大踏步著說笑離去。
往回返,很快就到了來時的放生池,此時太陽已經不似來時的灼,不過仍然溫煦。我又在放生池前觀望了幾眼池里的甲魚,王八,鱉還是烏龜的。呵呵,把我在明慧院揀起的碩大菊花扔在池子里。看那水上漂著的菊花,我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大覺寺。
下午16:20分,我奔向鷲峰,不知道為什么我莽莽撞撞進了鷲峰,也不知道這里是不是不用買票.費了點體力蹬上峰頂。下山時候天色已黑。站在半山腰眺望,遠遠看到高速公路的路燈像條發光的60度彎曲的蛇綿延而去。月亮猶如水銀,為下山的路灑下了點光亮。我順著鐵路疾行而回,盼望著趕上末班903。大覺寺給了我滿載而歸之感。雖然我揮了揮手,連個柿子也不曾帶走。
關鍵字: 天王殿 彌勒佛 銀杏樹 龍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