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行--張良廟,終南山,藍田日暖玉生煙
陜西行之一:漢中。何妨吟嘯且徐行
這次長假,最后選擇去陜西漢中地區,最主要的原因是張良廟,還有西漢開國那段歷史,是一直以來我最迷戀的。當然,最后漢中能將其他方案全部pk掉的另一個主因,是估計這條線游人會比較少。現在,旅行時我最怕的就是去到一個人頭涌動的地方:-)
9月24號下午5點,跟女友登上了重慶-陜西安康的列車。車上人很少,我們心頭竊喜。凌晨三點,到達安康。出站后,買了安康-漢中的火車,早上7點開。
安康火車站正在擴建,繞到侯車室外,發現外面的露天壩子里有許多桌椅,這讓我們大為高興。半夜時分,空氣很好,我們坐在外面,一直聊天到天明。
到達漢中時是中午12點左右,下著小雨,氣溫陡降。從重慶出來時是35度的高溫,我還穿著短袖t恤呢。在火車站旁的公交站直接坐到了古漢臺下,然后去找旅館,吃飯。下午4點,先去了第一個目的地――古漢臺。
這里,是劉邦當年做漢王時的王府,面積不大,植物卻是很舒服的,一看就是很有些年頭的。大概是因為才出門,我整個人的精神還不是特別集中――對我這個慢熱的人來說,通常要到第4天左右,整個人的身心才能完全從工作狀態切換到旅行狀態,完全打開感官:-)
來之前看過資料,陳列在此的最有價值的文物,是“石門十三品”――十三塊珍貴的書法碑刻。對于書法,我當然是外行,只好看個熱鬧。有曹操手書的“袞雪”、我家偶像張良親筆題寫的“玉盆”。這些碑刻原來都是題寫于褒斜道途中的,解放后,因為修建褒斜水庫,遷移至此。在對面的資料陳列室中學習后得知,所謂褒斜道,乃是從漢中-留壩-鳳縣的一條軍事要道:-)
從古漢臺出來,直接去了不遠處的拜將壇,據傳是當年劉邦拜韓信作大將的地方。跟古漢臺的肅穆清靜不同,這里比較像一個開放式的公園,園中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韓信的像塑得不錯,挺英姿颯爽的,另有張良跟蕭何的塑像各一,不過,比較丑。。。
坐了一天的車,比較累,回賓館補了一覺,晚上又出來逛。天仍然下著雨。女友喜歡上了漢中的糖炒栗子,個兒超大,可惜天晚了,沒有再碰上。
回到賓館,打聽好第二天去張良廟的路線。想了那么多年的地方,終于要一睹其真面目了,竟然有幾分忐忑。可能,近情情怯吧?
(二)張良廟。一蓑煙雨任平生
許久以前,第一次讀《史記》時,我就想過,總有一天,我要去留壩縣,親眼看看這位我最仰慕的歷史人物,他的留侯祠的樣子。
在我以前的想像中,那會是一個比較寂寞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塊簡單的石碑,上面寫著,漢留侯張良之墓。廟宇簡樸,人跡罕至。我對自己的這種假設很滿意,也覺得這是張良會喜歡的一種風格。當然,結果發現我錯了:-)
從漢中到留壩,差不有多2小時車程,絕大多數是國道,路況相當的好。路沿著褒河水庫一路向前,細雨仍迷蒙。離開漢中大約十里后,景色忽變。對岸的青山霧藹繚繞,仙氣撲面而來,景色出乎意料的美。同行的女友贊嘆道,不輸九寨啊。而在我看來,這種天真未泯的地方,遠勝九寨多矣:-)
車過馬道鎮時,我偶一抬頭,竟看見前方高掛一路牌,上書“蕭何追韓信處”,一箭頭指向右岸。我估計應該是到了寒溪。
途中另一印象深刻的事,是國道中掛外省車牌的大貨車絡繹不絕地開往留壩方向,新疆、寧夏、山西的都有。莫非,又要大修工程?
到了留壩縣城,換了去寶雞的車,大概半小時后,張良廟就到了。竟然就在國道邊!看著清晰出現在眼前的“漢張留侯祠”5個大字,我忽然緊張起來。。。。。。
先安頓下來。先去傳說中的“豪華賓館”看了看,居然只剩下一間房了,160元一個標間啊,難道游客這么多?后來,在街上發現三三兩兩寫生的學生,恍然大悟:-)
除了這一家賓館,街上還有好幾家家庭型的旅館。我們決定住國營林場的招待所,旁邊就是鄉政府,感覺比較安全。房間還是比較干凈的,15元一個床位,被子夠厚。
買了門票進去“朝圣”(30元),感覺比想像中大得多了,分前院、后院。前院是廟宇,香火繚繞,幾乎每一處題字都大有來頭。于右任的,馮玉祥的,國民黨高官似乎相當青睞這里,我們笑說,國民黨的官員們還是很有文化的嘛:-)導游小姐介紹說,周恩來總理也來過兩次,但似乎沒有留下題字。
盡管司馬遷早就寫過,留侯“狀若婦人好女”;盡管早就在史書上見過他的畫像,在心中想像過n次子房的樣子,但真正見到本殿上的張良塑像時,還是相當震撼。。。塑像中人比我想像中身材要矮小一些,神情婉然,眼神溫和,我默默地站在殿前,望了一眼,再望一眼,然后就不敢再看,只是傻站在那里,幾乎說不出一個字來。唉,我就是這么沒出息的。。。見到偶像時的反應,永遠只有這一個――呆若木雞。。。。。。
一旁導游小姐口若懸河地介紹說,留侯塑像上鍍的金身是一位菲律賓華僑捐資塑的,殿內也掛著這位先生的名字,當然,自有一段靈驗的許愿還愿故事奉送。事后想來,讓導游伴游其實是個錯誤的選擇,自個兒靜靜地在廟內走一走,呆一呆,可能感覺更好一些:-)
接下來,我們被動地抽了簽,然后是解簽,上香。其實,本來我也一定會燒兩柱高香的,千里迢迢地來了嘛,但被這些廟內的上班族一擾和。。。。。。
前院右邊是一個長廊,歷代名士的題刻太多,那些沒地方放的,估計就全部排列在這里了。
后院是南北兩個花園,古木深深。可惜實在太冷,我們也沒細看,就直接去了山上的授書亭。亭里有一男一女兩個學生在寫生,跟他們簡單聊了一會。他們都是寶雞文理學院的,來這里已有半個多月了。
本來打算第二天上紫柏山,但當地人告訴我們,說天氣已轉涼,且下了多日的雨,估計路很滑,最好不要上去。而且,山上霧太大,就算爬上去了,估計也看不到什么。我們也就作罷。現在的心態跟從前也不太一樣了,比較隨興,不像以前那么執著于結果――一定要怎樣怎樣。也不覺得有什么損失。來了,就已經很滿足:-)
出廟后就在街上隨意逛,想在廟內沒找到的書,在廟旁一小店內發現,居然是看店老太的先生寫的。老先生名字陳澤孝,已經退休了,以前就在廟內當會計,是個骨灰級的張良迷。我買了兩本,一本叫《張良廟與紫柏山》,收錄了張良廟內所有的題字;另一本是《張良史跡略》,是陳老先生考察全國跟留侯有關的地方后撰寫的,還有他的親筆簽名:-)另外,又買了一張紫柏山的地圖,留作紀念。
后來在火車上翻看,書中有一節寫到在鴻門宴后,張良私下約見韓信,勸其投奔漢王。記憶中,《史記》里好像并無此節,民間傳說的可能性居多,不過我還是很開心,這兩個都是我最喜歡的人啊:-)
鄉間寂靜。晚飯后才7點多,天色已變作漆黑,路上格外寂靜。回到招待所,無事可做,與女友聊天到深夜方睡去。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多么奢侈啊:-),然后上街吃早飯。在店外,居然停著一輛“渝c”牌照的小車,一聊,真是老鄉,在留壩已呆了十多年了,修房子。老鄉告訴我們可能回不了留壩縣城了,說他們從鳳縣方向過來,道路塌方路斷了。
一時興起,我提議徒步。反正也就15公里嘛
(三)留壩。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吃完早餐后(吃的是當地的面皮,兩人才花了4.5元,很便宜,不過味道不怎么樣),我們離開張良廟,開始向留壩縣城方向步行。
這一走,才慶幸不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為,就在路的左邊山坡上,一路行來,竟然是密密麻麻的碑刻!紅字映著青山,蔚為壯麗。最下面的位置左邊那塊是何應欽的手筆,上書“功業垂宇宙”5個大字;另外,還有馮玉祥將軍的題字。如果是坐車的話,大概就錯過了:-)
走出大概200米遠,我們拍了幾張照片作紀念。回望留侯祠,只見青山隱隱,霧靄徐徐,青瓦紅廊,溪流潺潺。據史書記載,當年曹操途經此地,也曾大為贊嘆說,難怪子房、子真(另一位隱士)擇此地隱居,真乃仙境也!而當地人的說法是,張良廟的位置是五山環抱,二水合圍,風水那是相當的好:-)想來,夏天應是極好的避暑勝地。
國道右邊有許多大樹,枝椏曼妙,看得我們心曠神怡。這天,雨倒是停了,但因之前下了多日的雨,空氣非常清新。
留壩盛產西洋參。走著走著,就能看到一片參地,半人高,四周用架子支起來,上面用黑紗蓋著,大概是此物喜陰吧。因為從來沒見過西洋參的原生態模樣,我們趴在路邊好奇地往下看,是極細的枝,大概十公分高,上面有三五片葉子。公路兩邊的民居,也不時能看到墻上寫著的“鮮西洋參出售”字樣。
走了一陣,就到了留侯鎮。是一條不長的街,行政機關一字排開。不知生活在此的人,對“留侯鎮”這三個司空見慣的字有什么感覺呢?大概也沒什么特別的吧。反正,我看見這幾個字就比較激動,用咱昭君的話來說就是,“即使不能生于一個時代,但想起能與他呼吸同一個天空下的空氣,也是好的。。。”哈哈,發個酸先:-)
大概是太久沒有運動的原因,走到一半時,腿就開始發軟了。這一路果然沒遇到什么班車。我們開始考慮搭順風車,但遇到轎車,又總開不了口,畢竟咱們當時的樣子看上去還是背包客嘛,坐小車,有點說不過去。。。大貨車呢,又大多數都是單排座,兩個司機,搭不了兩個人。就在我們差不多要放棄的時候,又來了一輛小車,居然就停在咱們身旁了!定睛一看,哇,重慶老鄉啊!真是出門遇貴人,哈哈!
在車站旁吃過午飯(蘑菇燒雞,很好吃,也便宜,青葉素菜才2元1份!)到街上逛。留壩縣城很小,基本上也是就一條長街,兩邊就是山,人們做事都慢悠悠的,感覺很安詳。
街上,處處可聞川音,賣水果的小販,開餐館的老板,幾乎都是四川老鄉。我們大搖大擺地說回重慶話,一點語言障礙都沒有:-)這也難怪,在歷史上,漢中地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一直是歸蜀地管轄的。
女友又念起大板栗,看到路邊有個攤,女攤主正在炒。問,可以嘗么?她老公在一旁說,不能!你們嘗了又不買怎么辦?忒憨的老頭,笑死。。。。。。
長街背后有座小橋,信步逛去,是一條小河,翻地圖一看,叫做北棧河。河邊的房子樣式,竟然很像重慶的吊腳樓,只不過是用磚而不是用木料做的,看上去格外親切。對岸河邊是一個休閑廣場,很干凈,有石階,可以下到河邊。護欄是漢白玉砌的,蜿蜒一長排,除了最前面幾塊是刻寫的留壩縣史外,其他均是張良的史跡:-)這個小廣場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古漢臺內,還看到很多照片,是張良當年送劉邦到漢中就任后,離開褒斜道時,火燒棧道的遺址,很多均在留壩縣境內。小小的留壩縣,因了留侯張良,得以不朽。千載之下,仍讓人懷想不絕,那漢時的風云與風流,該是怎樣的驚才絕艷!
(四)再回漢中。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再次回到漢中的時候,已是下午4點左右,原定的勉縣武侯祠只好取消了。去西安的火車是晚上9點過的,還有幾個小時,我們決定去逛兩個地方:茶市與夜市。
前天從拜將壇出來時,就看到街上有幾個茶葉店,于是打了個的,直奔拜將壇路。沒想到,這里居然真的就是茶葉一條街,每走上幾步,都能看到一個茶莊,當下心花怒放:-)
陜南最有名的茶,當推午子仙毫。叫價從130到160/斤不等。這種高級茶,很多店家都專門備了冰柜來保存。逛得差不多之后,我們進了一個孕婦開的店,因她看起來很和善,雖挺著大肚子,但人仍顯得清秀樸實,招呼客人也熱情。我們在她的店內盤桓了挺久,一邊挑茶葉,一邊跟她聊天,得知她是鎮巴人(陜南一縣,緊鄰重慶)。除了茶葉,我還買了一斤春木耳,店主介紹說比秋木耳的口感要好,另買了一盒西洋參,70元左右,為著紙盒上寫著的“陜西留壩”這4個字,作個紀念吧:-)
買好東西后,我們就準備去夜市了。每到一個城市,夜市都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不但因為可以遍嘗當地美食,其飲食、男女的原生態風情,更是最生動不過的風景。以前旅游過的地方,像云南瑞麗的夜市、四川樂山張公橋的夜市,貴陽合群路的夜市,都給我留下了極深而美好的回憶。
向女店主打聽夜市,她推薦中心廣場一帶。從茶葉店出來,又上了一的士。漢中打的挺便宜的,城內一律5元。司機大哥一聽就說,中心廣場現在已經不行了,去的多是外地人,本地人消夜,多半會去東大街。于是改道,一看東大街兩邊,感覺就是來對了地方――擺在路兩邊的燈箱廣告,寫著各地的招牌吃食,熱氣騰騰的燒烤攤與煮面大鍋,三三兩兩的食客,心頭大樂:-)
其實,我們在漢中住的新華賓館就在東大街上。只是,這一幅風情畫,在白天是看不到的,只有夜色降臨時方可一睹熱鬧的一面。
逛這樣的夜市,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來回逛了兩遍之后,我們挑了一個攤坐下來,點了兩碗藕粉。天氣太冷,我們帶的衣服不夠厚,這樣熱氣騰騰的甜品,真是最大的誘惑。
正在埋頭大吃之際,旁邊有人搭話:“你們是出來旅游的學生么?”
哈哈,也不知人家是真客氣,還是真看不出,我們都一把年紀了,一路上,還老被問是不是學生,實在有點不好意思:-)
說話的是個男人,夜色中,也沒看出來,竟然是位出家人。只是一聊到旅行,話題也還比較多,不過,聊著聊著,我們倆就只有洗耳恭聽的份了――這位師傅,對陜南實在太熟悉了,每個縣有哪些值得看的風景,他完全如數家珍,娓娓細數,聽得我們只有羨慕的份。到后來,干脆掏出筆記本,一一記錄:
聽說我們剛從留壩回來,他介紹說,在漢中剛進留壩縣境處有個蔡家坡,那里有個風云寺,寺內住著一個一百多歲的老和尚呢,很有意思。他還說,寺名風云,意為智慧的風,吹散了煩惱的云。。。
長安,戶縣,藍田,南鄭,洋縣,勉縣,西鄉,寧強,城固,略陽,這些我只從地圖上看見過名字的地方,由他一一道來,都有著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而且,正是我跟女友都很有興趣的那種類型,委實眼界大開。
好奇心起,他怎么有那么多時間?
聊起來才知,這位廣哲師傅,本是大學生呢,學中文的。畢業后,當了編劇,寫過幾部跟佛教文化有關的劇本。后來,正式出了家,現在終南山下戶縣的西明寺修行。遍訪各地的佛家寺廟,想來,是他修行的內容之一吧。
咱們這邊談得熱鬧,老板也湊趣,竟然沒來趕人。后來,旁邊又有位小姐自動要求加入聊天,哈哈,原來是漢中電臺旅游節目的主持人,想請這位師傅上節目呢!
一直聊到快九點,只好告別大和尚,趕往火車站。誰知一上出租車,師傅就問:“你們倆要走了?”啊?他笑說:“我看著你們來的嘛。前天,中午時分,對不對?當時,我就在火車站外面,叫你們坐出租,你們不理人。。。。。。”
看來,漢中確實是游客稀少啊:-)
(五)輞川。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一直覺得,漢字很神奇。有些字,即使不明其意,仍然覺得其美無比。比如,輞川這個“輞”字。而且,一直對“川”字特別有好感,這兩個字加在一起,光是地名,已經令人感覺賞心悅目。
去輞川,當然,是為了王維曾經隱居過的“輞川別業”。
因為雨一直未停,在西安呆了一天之后,我們直接去了藍田。大概2小時的車程,其實并不遠,但西安城外堵車相當厲害。到了藍田車站后,直接換乘去輞川的車。有一班旅游專線,是到輞川一個地下溶洞的,問了售票的小伙,他說沒有車直達,到了該下的時候叫我們。
這一路的風景其實還是挺不錯的,雖然比不上留壩那么郁郁蒼蒼,但別有一番風味。一條河沿著公路蜿蜒并行,可惜的是,藍田縣境內,車經過的地方都在修藍商高速(藍田-商洛),很多地方都被挖得慘不忍睹。
大約一小時后,我們在一個三岔路口下了車。地下泥濘得幾乎無處下腳。看到路旁有個小學校,我跑進去,找了個老師打聽情況。這位中年男教師告訴我,王維別墅離此地大約還有5公里左右,但沒有固定班車,可以在路邊搭三輪車前往,大概10元車資。另外,他告訴我,那里很久舊建筑都已經毀了,現在只剩下一棵老銀杏樹和一個釣魚池了。
謝過他,返回路邊等車。無意中打望,看見三岔路口的小賣部二樓屋頂上,立著一塊廣告牌,上面寫著--王維故里特產--優質紅鄉栗。下面的落款是:輞川縣政府:-)
等了一會,果然看到一輛三輪車跚跚而來。跟開車的老大爺說了我們想去王維別墅,他滿口答應,而且只收我們6塊錢。只是,一路顛簸得夠嗆,路況太差了。
不久,目的地就到了。這兒人很少,走了一段,果然看見了傳說中的老銀杏樹。樹前立著一塊石碑,正面寫著:王維手植銀杏樹;背面寫著王維的生平。一路的辛苦,到了這一刻,覺得全部值回來了:-)
再往前走,一幅絕美得意外的畫面乍現眼前:落了一地的梧桐葉,靜靜地鋪滿了小路!女友直說,完全沒想到在這么偏僻的地方,會遇到一塊這么法國情調、這么有意境的風景!而且,完全沒有人跡。想來,就不難明白,王維那些完全不帶人間煙火氣的田園詩,會誕生在這片土地上了。
其中一首,是我特別喜歡的,叫做《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輞川有幸,得王維作知已,千古風流,吟頌至今。
舊居是沒有了,連傳說中的釣魚池也沒有找到。如今,這里已成了西安某航天企業的駐地,主建筑是一棟磚紅色的廠房,跟山色的青蔥倒是很搭調。幾個工作人員在忙,當我們透明一樣。這樣也好,本來我還有點擔心不讓我們往里邊逛呢。
回到藍田縣城,已是4點過。根本不用費神找,滿街都是玉器店。李商隱如果活到現在,縣政府應該頒個旅游大使獎給他,一句“藍田日暖玉生煙”,讓人對此地充滿了想像:-)
走馬觀花看了一圈,發現藍田玉做的幾乎都是大件,像客廳放的工藝品之類。店老板解釋說,藍田玉的玉質是不適合做小掛件的,難怪他們自個戴的,都是緬甸翠玉。我買了幾對手鐲,很便宜,30元2只;朋友買了2套玉茶具。
暮色中的藍田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天邊的山際線很平,也不高;近處是深深淺淺的樹叢與村莊,一眼望去,令人想起“平林漠漠煙如織”的詞句來。
(六)終南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次陜西之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滿足自己想像的旅行。真實的風景如何,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就像昭君對婉兒說的那樣,她更愛的,是自己記憶中,那個完美的云大哥:-)
終南山,對我來說,正是如此:這里有金庸筆下的全真教,更有“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跡江湖”的無盡遐想。
當然,最終極的誘惑,仍然來自王維,“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初初讀到這兩句詩的時候,已為之心馳神往。
奇怪的是,在西安城內,說起終南山,竟然無人知道!。。。為了打聽去終南山的走法,還真費了點周章。因為前一天去藍田,就走錯了地方。賓館的人告訴我們到南郊客運站坐車,等到了那個地方,才發現根本沒有去藍田的班車,要到市體育館外才有,白白浪費了不少時間。這一回,也是西安的朋友幫忙上網查的資料,并特意記下了景區電話。
根據廣哲師傅的推薦,我們選擇了去南五臺(終南山很大,通常人們選擇的景點,除了南五臺,還有嘉五臺跟翠華山)。行前,先打景區電話確認了路線無誤才出發。先在西安南門外乘坐600路公交車到長安區政府,再在長安客運站坐到南五臺的車,差不多也是2小時的車程。看一路上的情形,我們已經猜測到,這個地方,照例應該不會有旅行團隊:-)
下車后,首先看到“終南山森林公園”的大字,是趙樸初先生寫的。我們開始往里面走,走了一陣后,一輛長安車路過,招呼我們上車。原來,是剛才公車上坐我們旁邊的5個新疆老師。原來,這里距離景區山門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呢!
旅行這件事,從我的生活中已經消失太久了,居然犯這等低級錯誤。就像我的終極偶像黃耀明在《約會》中唱的那兩句詞一樣,“太久沒有約會了,已不記得怎么笑。。。。。。。”感慨萬分啊。。。。。。
進了景區,有很多小長安車來來往往,可以載客至山腰。我們拒絕了,跟同時進山的一對學生模樣的小情侶一起徒步上山。
山中空氣很好,人出奇的少,走了很久,也只遇到幾個跟我們一樣堅持走路的人。我們走走停停,也不趕路。后來又走了一段小路,途路野雞一群,也不怕人。還有松鼠不時出沒。
本來,我們計劃在山頂住宿一晚,第二天再下山的。可是,越往山上走,濕氣越來越重,濃霧彌漫,漸漸看不到遠方了。上山時,還有太陽呢。擔心天黑前趕不到山上,我們臨時改變了計劃,搭了一個小長安,到了景區公路的盡頭。此處距離南五臺最高處大約還有1公里左右。停車場還是停了不少車的。看樣子,有些是一個單位的同事,其他還有不少是大學生。
最后這一公里爬起來十分累人。山頂有一個小廟,叫做南五臺圓光寺,本來在半山,后來遷移至此。登高一望,只見山巒延綿浩渺,另幾個稍低的山峰上,廟宇金光閃耀。
比較可惜的是,整個南五臺山的老建筑也基本上全拆了,現在的幾乎都是后來修建的。而且,一路上的碑刻都說,此處乃佛教圣地,跟記憶中的道教重鎮風馬牛不相及。
(七)西安。長溝流月去無聲
西安,十多年前是去過的。但是,那時太年輕,只念念不忘于各種美食,對這座古城的韻味,體會不多。
這一次,前后在西安逗留的時間挺長,對這個城市的感覺,非常之好。
到達西安那天,下著小雨,逛街不便。只在晚上,約了朋友出來吃飯。朋友帶我們到了鐘樓,又是一個人聲鼎沸的所在,各種香味飄散,對當時又冷又餓的我們來說,不吝于到了天堂。
先是去了一家叫做“一分利”的店,朋友介紹說大大的有名,招牌美食有涮牛肚,很多明星到了西安都會去這家店。我們點了燒羊筋、三鮮砂鍋,還有八寶粥,很便宜,一共才20多塊錢。八寶粥做得很有特色,跟重慶的完全不同,黑米(其實更近紫色)放得不多,更像羹,很好吃。其他還吃了鏡糕等。朋友一路跟我們介紹,可惜實在吃不下了。
時近10點時,看到一家賣工藝品的小店,店主正在打烊,問他可否進店看看?他很堅決地拒絕。這種情形在重慶比較少見,一般說來,只要有客人上門,店主多半會遷就。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是,西安餐飲店的服務生都比較nb。像點三鮮砂鍋時,我們提出,可否將其中的肉食全部換作綠葉蔬菜,也慘遭拒絕。這種情形在后面幾天也屢次遇見,服務生均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們都只有這種做法!活活!
我跟朋友感嘆說,西安人真是太牛逼了,她哈哈大笑說,西安生活水平高啊,所以大家也不怎么努力賺錢了,種田的也不用太辛勞,春天來了,把種子往田地里一撒,自然就有收成了,所以,有句老話說了,“八百里秦川,養三千萬懶漢”。。。。。。直是幸福啊:-)
看來,這是真的。就在鐘樓夜市入口處,有一專賣干果的市場,品種之豐盛,令人眼界大開,很多品種都是沒見過的,像什么鮑魚果啊(長得很像鮑魚的模樣),銀杏果啊之類。水果也多,有一種很好的水晶石榴,據說產自臨潼,掰開來,顆顆經得誘人,不過價格也不菲,要15元一斤。還有一種椒鹽核桃,像糖炒栗子一樣炒出來,16元一斤,味道也極好,桃仁脆而香。
另外,在南門到鐘樓這條街,國際大牌如lv、prada等名店林立,勝過成渝多矣。
因非常喜歡手工剪紙,朋友推薦我們第二天到書院門一帶去逛。因是周一,游客寥寥無幾,慢慢逛,頗有偷得浮生半日閑之樂趣。剪紙這種手工,真是非常喜氣,我買了一大堆.
書院門的風味,也是重慶沒有的。一家接一家的店,全是賣文房四寶的,后來跟另一個朋友去逛時,她也順便去買宣紙跟墨汗,叫人暗暗感嘆,果然是六朝古都,其文化底蘊,倒底是重慶這種水碼頭城市比不了的:-)
在西安的某個下午,秋吟發來短信,約我上網聊天。于是,晚飯后去找網吧,問了若干人,都說,小南門一帶就有,前面幾十米吧。結果,在雨中走了n個幾十米,傳說中的網吧仍然蹤影全無。就在我差不多要放棄,準備打道回府時,問的最后一個人用手一指說,吶,就在對面!有兩家呢!跑進去一看,嘩,那個豪華呀,簡直像電影院,里面又是人聲鼎沸,跟重慶滿街都是的小網吧截然不同,他家的蜂蜜綠茶很好喝,一大杯,才2塊半。
第二天,無意中又經過此地,才發現就在鐘樓那條街上。搞了半天,昨兒我是在鐘樓吃完飯,打了車回南門,又從南門步行回這里。。。。。。
在西安,最后去的地方是大雁塔民俗廣場。當然,堅決不進去,就在外面逛:-)不過也相當舒服,這天天已轉晴了,廣場超大,燈上面都寫著古代詩人吟詠長安的詩詞。記得走了好長一段,詩名都是《曲江**》之類。朋友說,曲江這個地方今天逛來仍是不錯的,可惜也沒有時間去了。另外,有三只憨態可掬的老虎,非常之可愛的造型,忍不住抱住照了又照:-)
在整個陜西,最遺憾的事是都沒怎么發現我們希望出現的露天茶館。無論是寺廟內,還是像書院門外那些極有風味的大街兩旁,如果像成都一樣,隨處可以坐下來,曬曬太陽,泡杯茶,擺擺龍門陣,該是多么愜意的事啊:-)
關鍵字: 留壩縣 終南山 西洋參 銀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