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堡民俗旅游合作社
2003年7月,延慶縣南灣村以韓秀芬為首的3戶農民自發組成了“龍泉堡民俗旅游合作社”。與過去單個民俗戶經營方式相比,該合作社體現出了規模經營的優勢并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一年來,合作社由最初的3戶發展到12戶,累計接待游人近2000人次,收入達20萬元。延慶電視臺、延慶報、新華報社、京華時報、北京晚報、時尚書刊、農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對龍泉堡合作社這一新興民俗旅游合作組織進行了宣傳報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使四海鎮的民俗旅游在經營形式上創出了一條新路子。
針對城里人返樸歸真的消費需求,結合本鄉本土的實際情況,南灣村韓秀芬、閆振民、于立堂三家積極響應延慶縣‘發展民俗旅游業’的號召,成立了龍泉堡民俗旅游合作社。本著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合作社對入社的三戶民俗戶進行了統一包裝,室內擺設了大紅的板柜、窗戶上掛了紅花布的窗簾、古老的窗欞上糊一層潔白的窗戶紙,板柜上的撣瓶、梳頭匣子,火炕上放著的飯桌、火盆、草墩、椿凳,門口擺放的盛著酒的大酒壇無不體現著古老的民俗文化的內涵。
為了吸引更多的城里人來到龍泉堡民俗旅游村,合作社首先從飲食方面推出極具鄉間婚宴特色的‘豬扒臉’農家宴。一張完整的鹵煮豬臉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再配上幾盤清新爽口的美味野菜,啜一口農家自釀的老酒,嘗一嘗熱氣騰騰的野菜蒸餃和貼餅子,......這一切都讓城里來的游客回味無窮。
為了讓城里人體驗在農村居住的樂趣,根據游客不同的消費需求,結合各戶居住環境的實際情況,龍泉堡民俗旅游合作社推出了大火炕、席夢思床、仿古式洞簾夫妻間等不同的居住環境,讓游客從農村特色居住中體會樂趣。
為了打破民俗旅游吃住單一的局面,龍泉堡合作社的12戶農戶共同出資,修建篝火舞場、露天電影場地,租賃電影機組織游客感受過去農村看電影的情趣;通過親戚朋友聯系組織北京東城區少年宮學生與龍泉堡學生進行手拉手心連心聯歡活動;組織北大醫生護士下鄉為龍泉堡民俗村百姓進行看病義診;組織云南金孔雀藝術團到龍泉堡民俗村進行義演;他們還出資3000元,自制龍泉堡觀光馬車,本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宗旨,充分發揮四海鎮資源優勢,帶游客坐馬車到九眼樓、西溝里、天門關等景點參觀;到本村養牛小區、獺兔小區、農田、農家進行參觀;請老紅軍講南灣戰役和董存瑞戰斗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經營的過程中,他們以誰帶客誰受益的思想,鼓勵村民、民俗戶發揮親朋好友的作用,組織客源,并在北京設立兩個接待站,宣傳介紹龍泉堡民俗旅游村。
關鍵字: 北京 美食餐飲 龍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