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古董街:開埠以來第一條街道
這次短暫的香港之行最喜愛的地方就是中西區,從上環的西港城步行到中環的立法會大樓,途徑參茸燕窩店鱗次櫛比的永樂街、香火繁盛的古老寺廟文武廟、電影鏡頭中經典的中環扶梯、還有人頭攢動的蘭桂坊。。。這還僅是大家熟知的幾個地方,我留出一個下午加晚上的時間暴走加閑逛,仍然意猶未盡。混搭風在這里淋淋盡致的呈現,抬頭可見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一個轉交卻又見低矮小屋里港人在熱火朝天的賣花賣菜,西式建筑與古老廟宇、傳統老店盡收眼底,中西文化的交融盡顯于此,當然也包括大名鼎鼎的古董街荷李活道和摩羅上街。
摩羅上街的一家店鋪
說起荷李活道可是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香港開埠以來第一條街道,開埠初期為華人聚居地。此荷李活非美國著名影城“hollywoodroad”,據說,由于街道早年沿路種滿冬青樹(hollywood),因此得名“hollywoodroad”,港人取名為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中環部分就是前中央警署,建于1864年,多次改建,現在頗具古希臘風格,現已是香港法定古跡。文武廟也位于荷李活道上,如此古老又有故事的街道成為古董街真是恰如其分。
ps:前往荷李活道非常便捷,到了中環地鐵站就會看到出口標識標明荷李活道的方位,出來后一路都有標識,即便走偏了,也說不定會有驚喜的發現,不知又跑到哪條知名的街道上了。
這次來的時間不巧,正好趕上周日,又是下午5點后,絕大部分的店鋪都已經關門休息了。不過單單從櫥窗觀望就可知這一家家店鋪都是深藏不露,不知留有多少好寶物,當然也需要慧眼發掘,去偽存真。
回來后查資料,看到有關介紹,“此一帶范圍的店鋪,營業時間多為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10時至下午5時,星期六、日則是早上10時至下午3時。但注意有些店不會于公眾假日營業。”不知準確與否,僅供大家參考。
可惜我不懂古玩,只能從櫥窗里走馬觀花的欣賞下荷李活道大大小小集中了近百家書畫、文物、古董商店,從玉器、瓷器、銅器、銀器、漆器到家具、字畫、古籍,種類繁多。
雖然無法分辨真偽,但各家店鋪裝飾都是高雅典致,陳列也相當講究
一對陶馬神采奕奕、栩栩如生,這里想必是古玩愛好者們的寶地
看到一個小道,跟著兄弟倆向下走,直接來到了摩羅上街
說起香港摩羅街賣古董的歷史,也要追溯到上個世紀初。那個時候的摩羅街魚龍混雜,是遠近聞名販賣偷盜寶物的地方,正因為如此,那些購貨的人就像貓一樣四處搜羅,所以這里又得名“貓街”。百余年后,這里已經成為領正牌執照做文物生意的古董集散地了。
街道狹小而幽長,摩羅上街上還有不少的攤位,看起來也更加傳統
這里的老板各個都很悠閑自在,一點也不擔心自家琳瑯滿目的寶貝,也許是因為這個時間人少的關系吧
清花小碗錯落有致的擺放著
在這個街道上體會到港人的親近和風趣,有位老板看我一直拍照,就問我為什么一直拍照呢,我說好玩呢,老板問我從哪里來,我說從北京來,他說你說話怎么沒有京味呢,我問他京味是啥樣,老板還有模有樣學了起來,哈哈。
古董懷表看得我心里直癢癢
個人感覺攤位上古董少,估計是都放在店里,攤位上還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多
看看這個什么
古裝人物版棋子,這是不是象棋呢,多了卒子,少了大炮
亮點大家自己找
傳統鬧表,真是讓人懷念
這才叫真正的混搭
呃,拍到一張少兒不宜
小巧精致的繡花鞋,真是漂亮
又是一個混搭風,相機復古,卡通玩偶表情到位,還有哥哥的唱片。。。老板,你是我的偶像
一路往前走,看到一家專門制作門把手的店鋪,真是行行出狀元
老人在用心的包裹起一件心愛的寶物,我看了很久,老人一直低著頭,目光專注。
離開荷李活道和摩羅上街后,仍在回味,也許是因為時間關系,這里不像我們的潘家園那要的熙來攘往,多了份從容和寧靜,生意成或不成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種緣分,更多的是自己對這條街、這個店鋪、店鋪里寶物的熱愛之情。
關鍵字: 蘭桂坊 大樓 立法會 經典的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