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香港(一)
體驗南中國海的魅力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組成,其中新界包括大嶼山以及230多個大小島嶼,星羅棋布的散落在碧波蕩漾的南中國海上。清徹的海水,細膩的沙灘,錯落的礁石,亞熱帶宜人的氣候,使香港在開發海洋旅游資源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最難能可貴的是,香港政府一方面在不破壞自然景觀的前提下提供完備的服務設施,以及開通連接城市至海邊的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又采取完全免費的制度,使流連在此的人們能夠充分感受海洋的魅力。 可以說,香港的每一處海灘都獨具特色,但對于不能一一顧及的游客來說,近郊的淺水灣、赤柱和清水灣是最好的選擇,而如果你有閑暇,那就去西貢和離島看看,體驗一下靜謐的漁村和遠離塵囂的感覺。 淺水灣、赤柱、清水灣 淺水灣和赤柱位于香港島的南端,從中環或北角的交通交匯處都有雙層空調巴士直達赤柱,沿途經過淺水灣。建議你選擇上層前方靠窗的位置,這樣,當車在山里穿行的時候,就可以清晰地看見半山的景致和下面的海灘。 淺水灣是香港眾多優美的泳灘之一,卻是以它四周散落的豪宅而著名。在半山的樹木蔥蘢中,一幢幢價值幾千萬甚至幾億的別墅傲視著無敵的海景,身家二百億的賭王何鴻燊便居住在淺水灣道一號。無論是什么日子,在這里總可以看見一對對悠悠閑閑的情人,或坐或躺在細膩的沙上,任憑太陽把他們染成金色,讓人想起了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 如果說在淺水灣只能窺視香港富人的生活,那么在赤柱,你就可以親身體驗平等的悠閑的異域情調。濱海的小路上,一排排酒吧面對著南中國海,古老的蒲扇永遠在敞著的窗子里慢條斯理地搖著,這里的太陽仿佛也變得柔和,懶散地照著街上不時走過的白皮膚、紅皮膚、黃皮膚、黑皮膚的人們,每一個人的影子都拖曳著,像煞了電影里的慢鏡頭。這里的百佳超市有著全港品種最齊全的洋酒和洋啤酒,走累了,就坐到酒吧中,或者干脆坐在堤壩上,啜飲著清涼的酒水,讓自己在城市的浮躁中沉淀下來。至于旁邊的小街市,整個是北京秀水街的翻板,不逛也罷。 在淺水灣和赤柱,感受的更多的是南中國海溫情默默的一面,若想真正體驗大海的雄壯,就要到清水灣。清水灣位于九龍半島的南端,從鉆石山地鐵站的交通交匯處就有巴士直達那里。清水灣,真的名副其實,海水清清地,藍藍的。這里也設有泳灘,但面積不大。沿著海灘走出不到一百米,就到了礁石群,選一處礁石坐下,欣賞著眼前一個賽過一個的浪頭,感受著浪花帶來的絲絲涼意,心都被那海浪給帶走了,就再也沒有了塵世間的一切煩惱。 西貢和離島 初次聽到西貢的名字,就想起了法國電影《情人》開頭的場景,但那里是越南的西貢,而此西貢卻是新界東部的西貢半島。這里有著全香港最優美的海灘,有著優良的漁港,有著茂密叢林覆蓋的郊野公園,是香港人休閑鍛煉以及品嘗海鮮的好去處。為方便出行,除了常規的公共交通工具,許多大的商場還設置了至這里的免費巴士。每到周末,許多勞累了一周的香港人就拖家帶口地來到這里,或悠閑地垂釣,或愜意地燒烤,或在專門修葺的行山道上漫步,那份閑情逸致,也許是匆匆而過的游客所無法體味的。 不過,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我還是建議你去離島體驗一下遠離塵囂的感覺。香港的四周遍布著眾多大小不一的島嶼,被稱為離島,其中交通最方便的就是從中環碼頭有快船直達的長洲島和坪洲島。在碧藍的大海上乘坐快船,欣賞著身邊稍縱即逝的景物,半個小時就可以將你從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帶到最靜謐的小漁村。漁港里停泊著一艘艘古老的漁船,岸邊擺放著一盆盆活蹦亂跳的海鮮,而另一側的海灣里卻是一頁頁搏擊風浪的帆板,那一瞬間,你也許真的無法分清身置何處。 而對于香港本地人來說,在諸多的離島中,最令人神往的還是塔門島。塔門島位于西貢半島的東面,可以從市內乘車至西貢,再轉乘通往黃石的汽車,在黃石碼頭就有渡輪載你去塔門島。塔門島很小,小到島上連旅館都沒有,但布滿了綠綠的植物,托在藍藍的海水中,像一個世外桃源。每到大的節日,那些渴望回歸自然的人們就舉家來到這里,女人們忙著準備野炊,男人們放著風箏,而孩子們便在灌木叢中追逐著,嬉戲著,于是,島上就沸騰了。 感受香港本地人的生活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同時,還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數個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的街區,無論是西方的游客,還是來自于大陸的中國人,在這喧囂繁忙的街頭市集中,都可以深切的體驗到香港本地人舊日的生活脈搏。而置身于黃大仙一帶擁擠的公屋區和沙田一帶新興的住宅區,便能感受到香港普通人的世事變遷。 旺角、油麻地 在香港提起旺角和油麻地,就像在北京提起前門和大柵欄,都是舊日的輝煌,不過兩者相比較,還是有一些區別:如今在北京,只有初次進京的外地人才會光顧前門大柵欄;而在香港,除了觀光客,香港本地的平民也喜歡來旺角油麻地――因為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價廉的購物場所,也是一個充滿著道地色彩的地方。 旺角以“女人街”而出名,油麻地以“男人街”而出名,他們都有著香港最傳統的街市:零亂的街道,臨街的低矮的木樓,狹小的店鋪,店鋪中充斥著水貨、假冒名牌貨以及大量的偽劣小商品,但卻顧客盈門。 “女人街”的正式名稱叫通菜街,是一個朝搭晚拆的露天市場,就在兩排臨街店鋪的中間,用化纖布搭起了露天攤位。這里主要出售女性服裝及飾物,大部分的商品質地低劣,但卻能緊跟時代潮流,當然價格也很低廉,比如“lee”專賣店里五六百元一條的牛仔褲,在這兒卻只要100元,同樣貼有“lee”的商標,至于真假嘛……愿者上鉤。而這里那些五花八門的小玩兒意,三五塊錢,卻足以讓平民階層的小女孩欣喜不已。 體驗南中國海的魅力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組成,其中新界包括大嶼山以及230多個大小島嶼,星羅棋布的散落在碧波蕩漾的南中國海上。清徹的海水,細膩的沙灘,錯落的礁石,亞熱帶宜人的氣候,使香港在開發海洋旅游資源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最難能可貴的是,香港政府一方面在不破壞自然景觀的前提下提供完備的服務設施,以及開通連接城市至海邊的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又采取完全免費的制度,使流連在此的人們能夠充分感受海洋的魅力。 可以說,香港的每一處海灘都獨具特色,但對于不能一一顧及的游客來說,近郊的淺水灣、赤柱和清水灣是最好的選擇,而如果你有閑暇,那就去西貢和離島看看,體驗一下靜謐的漁村和遠離塵囂的感覺。 淺水灣、赤柱、清水灣 淺水灣和赤柱位于香港島的南端,從中環或北角的交通交匯處都有雙層空調巴士直達赤柱,沿途經過淺水灣。建議你選擇上層前方靠窗的位置,這樣,當車在山里穿行的時候,就可以清晰地看見半山的景致和下面的海灘。 淺水灣是香港眾多優美的泳灘之一,卻是以它四周散落的豪宅而著名。在半山的樹木蔥蘢中,一幢幢價值幾千萬甚至幾億的別墅傲視著無敵的海景,身家二百億的賭王何鴻燊便居住在淺水灣道一號。無論是什么日子,在這里總可以看見一對對悠悠閑閑的情人,或坐或躺在細膩的沙上,任憑太陽把他們染成金色,讓人想起了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 如果說在淺水灣只能窺視香港富人的生活,那么在赤柱,你就可以親身體驗平等的悠閑的異域情調。濱海的小路上,一排排酒吧面對著南中國海,古老的蒲扇永遠在敞著的窗子里慢條斯理地搖著,這里的太陽仿佛也變得柔和,懶散地照著街上不時走過的白皮膚、紅皮膚、黃皮膚、黑皮膚的人們,每一個人的影子都拖曳著,像煞了電影里的慢鏡頭。這里的百佳超市有著全港品種最齊全的洋酒和洋啤酒,走累了,就坐到酒吧中,或者干脆坐在堤壩上,啜飲著清涼的酒水,讓自己在城市的浮躁中沉淀下來。至于旁邊的小街市,整個是北京秀水街的翻板,不逛也罷。 在淺水灣和赤柱,感受的更多的是南中國海溫情默默的一面,若想真正體驗大海的雄壯,就要到清水灣。清水灣位于九龍半島的南端,從鉆石山地鐵站的交通交匯處就有巴士直達那里。清水灣,真的名副其實,海水清清地,藍藍的。這里也設有泳灘,但面積不大。沿著海灘走出不到一百米,就到了礁石群,選一處礁石坐下,欣賞著眼前一個賽過一個的浪頭,感受著浪花帶來的絲絲涼意,心都被那海浪給帶走了,就再也沒有了塵世間的一切煩惱。 西貢和離島 初次聽到西貢的名字,就想起了法國電影《情人》開頭的場景,但那里是越南的西貢,而此西貢卻是新界東部的西貢半島。這里有著全香港最優美的海灘,有著優良的漁港,有著茂密叢林覆蓋的郊野公園,是香港人休閑鍛煉以及品嘗海鮮的好去處。為方便出行,除了常規的公共交通工具,許多大的商場還設置了至這里的免費巴士。每到周末,許多勞累了一周的香港人就拖家帶口地來到這里,或悠閑地垂釣,或愜意地燒烤,或在專門修葺的行山道上漫步,那份閑情逸致,也許是匆匆而過的游客所無法體味的。 不過,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我還是建議你去離島體驗一下遠離塵囂的感覺。香港的四周遍布著眾多大小不一的島嶼,被稱為離島,其中交通最方便的就是從中環碼頭有快船直達的長洲島和坪洲島。在碧藍的大海上乘坐快船,欣賞著身邊稍縱即逝的景物,半個小時就可以將你從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帶到最靜謐的小漁村。漁港里停泊著一艘艘古老的漁船,岸邊擺放著一盆盆活蹦亂跳的海鮮,而另一側的海灣里卻是一頁頁搏擊風浪的帆板,那一瞬間,你也許真的無法分清身置何處。 而對于香港本地人來說,在諸多的離島中,最令人神往的還是塔門島。塔門島位于西貢半島的東面,可以從市內乘車至西貢,再轉乘通往黃石的汽車,在黃石碼頭就有渡輪載你去塔門島。塔門島很小,小到島上連旅館都沒有,但布滿了綠綠的植物,托在藍藍的海水中,像一個世外桃源。每到大的節日,那些渴望回歸自然的人們就舉家來到這里,女人們忙著準備野炊,男人們放著風箏,而孩子們便在灌木叢中追逐著,嬉戲著,于是,島上就沸騰了。 感受香港本地人的生活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同時,還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數個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的街區,無論是西方的游客,還是來自于大陸的中國人,在這喧囂繁忙的街頭市集中,都可以深切的體驗到香港本地人舊日的生活脈搏。而置身于黃大仙一帶擁擠的公屋區和沙田一帶新興的住宅區,便能感受到香港普通人的世事變遷。 旺角、油麻地 在香港提起旺角和油麻地,就像在北京提起前門和大柵欄,都是舊日的輝煌,不過兩者相比較,還是有一些區別:如今在北京,只有初次進京的外地人才會光顧前門大柵欄;而在香港,除了觀光客,香港本地的平民也喜歡來旺角油麻地――因為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價廉的購物場所,也是一個充滿著道地色彩的地方。 旺角以“女人街”而出名,油麻地以“男人街”而出名,他們都有著香港最傳統的街市:零亂的街道,臨街的低矮的木樓,狹小的店鋪,店鋪中充斥著水貨、假冒名牌貨以及大量的偽劣小商品,但卻顧客盈門。 “女人街”的正式名稱叫通菜街,是一個朝搭晚拆的露天市場,就在兩排臨街店鋪的中間,用化纖布搭起了露天攤位。這里主要出售女性服裝及飾物,大部分的商品質地低劣,但卻能緊跟時代潮流,當然價格也很低廉,比如“lee”專賣店里五六百元一條的牛仔褲,在這兒卻只要100元,同樣貼有“lee”的商標,至于真假嘛……愿者上鉤。而這里那些五花八門的小玩兒意,三五塊錢,卻足以讓平民階層的小女孩欣喜不已。 “男人街”的正式名稱叫廟街,與“女人街”如出一轍,只是出售的商品以男人所用之物為主,而且以廟街為中心,發展成為一個集小吃、購物、問卜、街頭表演等為一體的“平民夜總會”。如果說“女人街”吸引女人之處與“物質”有關,“男人街”吸引男人之處則更與“精神”有關--一本本在大陸被視為洪水猛獸的色情雜志堂而皇之地疊在架子上、一張張充滿著極度誘惑的四級dvd、vcd毫無遮掩的立在小店的玻璃窗里,讓你感覺到這里是一個“花花世界”。 每到入夜,就是這兩處地方開始興奮的時刻,女人們在人聲鼎沸的“女人街”尋找著心頭愛,男人們則在“男人街”上沉溺于不需花費一文錢的“夜總會”中。不過與夜色下的喧囂相比,白日里的油麻地一帶更能體現舊時香港人的生活。整潔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菜市,安靜的店鋪,游哉悠哉的長者,不經意地瞟著偶爾闖入的異鄉人……一切都顯得那么恬靜,時光仿佛倒流了半個世紀。 黃大仙、沙田 作為香港十八區之一的黃大仙區,在港人的生活中有著最為傳奇的色彩:一個道地的香港人可以不去中西區(中環一帶)購物,可以不去西貢區休閑,卻一定要去黃大仙區朝拜黃大仙祠。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負盛名的廟宇,祠中供奉的道教神仙黃大仙,深受港人崇信,許多港人更以“黃大仙”為“有求必應”的代名詞。 盡管關于香港人的迷信早有耳聞,但不到黃大仙祠轉一轉,還是無法深刻體會。在節假日以及農歷新年期間,善男信女攜帶供奉物品和香火蜂擁而至,并不十分寬敞的寺廟中里里外外擠滿了虔誠的人們。大殿前面早已水泄不通,大部分的香客能在寺廟中找到一塊落腳的地方已屬不易,就地鋪上報紙,油光錚亮的豬頭豬腿擱置在報紙上,點燃一炷香,然后就是沖著大殿的方向不停的鞠躬跪拜,振振有詞。煙火熏得每一個人都眼淚汪汪,但大家依舊誠心誠意地向靈驗的神仙祈求著無盡的愿望。 就在香火繚繞的黃大仙祠邊上,一幢幢鴿子籠般的公屋林立著,每一個黑魆魆的窗口都在訴說著香港平民階層的艱辛:不到30平米的一套蝸居,居住著父輩和幾近成年的兩三個子女,孩子們永遠都睡地鋪,而通向寬敞明亮的私屋的路是遙遠的――最低每平米三萬元的價格是他們所無法企及的。因此,更多的人把希望投向了黃大仙,指望這位萬能的神仙能夠帶來“廣廈千萬間”。 然而在香港,并不是每一處都如此擁擠。來到九龍和黃大仙北部的沙田區,迎面而來的是寬敞整潔的街道和錯落有致的新建住宅,而且房價相對較低,與老城區形成鮮明的對比。不過大部分的老香港人本土觀念強烈,寧可在九龍(半島)香港(島)挨擠,也不愿到屬于新界的沙田居住。在他們的頭腦中,九龍以北就是鄉下了,香港人怎么能住到鄉下呢?
關鍵字: 半島 南中國海 大嶼山 香港島 香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