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禮賓
香港禮賓府于一九九五年被列為法定古跡,受《古物及古跡條例》保護。它的建筑外型典雅,既富新古典的華麗氣派,又略帶熱帶格調。歷任28位香港總督中,25位曾以禮賓府(過去稱為總督府)為官邸和辦公室。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入住后,成為首位在這知名府第居住和辦公的特區政府首長,為這座經歷了一百五十年風霜的建筑物的歷史展開新一頁。 細數香江歲月,禮賓府的故事,有無可取代的獨特魅力。在殖民地的年代,禮賓府不但是英國總督及其家人的官邸,也是訪港皇室成員及其他貴賓的居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此宏偉府第成為特區行政長官及政府接待各界要人的最重要官方場所。歷史:建造工程始于一八五一年,即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8年后,工程歷時4年。百多年來,香港禮賓府進行多次重大改建工程,今天所見的香港禮賓府,已非最初的面貌。一八九一年,香港禮賓府東面加建新翼,擴闊舉行社交活動的地方。加建部分即現時的宴會廳。一九四一至四五年,日軍占領香港期間,大事修建香港禮賓府,包括在中央加建一座高塔樓,這座塔樓今天成為了建筑物特色之一,吸引不少游人和旅客參觀。多位香港總督也曾命人進行改建修繕工程,以切合個人風格和需要。香港禮賓府糅合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別具特色,每一次修建都為其歷史加添印記。主要特色:香港禮賓府位于中環上亞厘畢道,占地廣闊。正面朝南,仰望太平山;北面斜坡則俯瞰政府總部所在的中區政府合署。大宅座落于青蔥庭園中,四周游目,大都會各式摩天高廈林立眼前。1919年,禮賓府開始栽種杜鵑花,為大宅增添繽紛色彩。每到春天,杜鵑盛放,紫嫣紅,與四周青草綠樹互相映襯。園內不少大樹樹齡匪淺,見證了大宅歷年人事更替。宴會廳和飯廳氣派雍容典雅,可舉行大小宴會,是特區政府設宴款待到訪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的理想點。會客廳:禮賓府的會客廳現在改裝成典雅的富中國色彩的設計,家具都是本土收藏家借出來的。會客廳末端一列屏風,是由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題字的《莊子middot;逍遙游》,古意盎然。舊港督府的會客廳是典型西方口味。 宴會廳這里是專門招待元首貴賓晚膳之處,董太說,這里的菜單上沒有魚翅燕窩,有時她在街外吃到非常好吃的家常小菜,會特地外買回來叫廚子學煮。回歸后,禮賓府自然容不下女王肖像,換上一面鏡,映得飯廳更開闊光亮。董太還細心保存每位賓客吃過的餐單。那貴賓下次再來,再做新菜,這樣,客人所吃的東西就不會重復。“我還會研究客人的行程,譬如他來港前那站是北京,我就一定不會用京菜招呼他。舊港督府的大飯桌面前是一幅英女王像。盆景廊:這個室外賞花廊里的15盆名貴盆景都由熱心人士捐出,董太說,這里將是每年一度禮賓府開放日,市民拍照的好地方。現在盆景廊比過去減少了家具擺設,重點放在盆景之上。 開放日:香港禮賓府1968年起首次開放讓市民參觀,至今,每逢杜鵑花盛開時舉行的開放日已成為香港的年度盛事。到來的市民除可飽覽滿園春色,還可欣賞糅合了東西方文化精粹的建筑設計。開放日通常定于周末,方便市民參觀。臨近開放的日子,政府會發放新聞稿,公布開放日期。市民可免費入內參觀,但香港禮賓府范圍內不設任何泊車位。
關鍵字: 會客廳 宴會廳 建筑物 開放日 殖民地 禮賓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