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靈祭
平埔西拉雅人的祭祖儀或叫"番那佛"。他們認為祖靈貯在被稱為"安干壺"的陶罐中,一般將陶罐供奉于部落會所或家宅的祭壇上,數量及裝飾因部落而異,一般有三個,頸部飾以紅布,口部插芭蕉葉。罐里裝清水,月初或月半換水一次。平時祀奉米糕、擯榔與獸骨等。祭祀儀式各部落不盡相同,通常一年祭祀三次:農歷六月十六日"半年祭";八月十八日"收割祭";九月十六日祖靈誕辰,儀式隆重,三個長老各捧一祖靈罐,祈祖保佑全族人壽年豐,爾后取罐中清水揮灑于地。屆時,全部落祭以米糕、豬肉、粟酒,日以繼夜地宴歡歌舞。
平埔人和安雅人的傳統祭祖儀式叫"瑪布汗瓦格",傳統于農歷七月二十至二十二日之間卜日舉行,為期三天,由未婚少年"麻達"主祭。參加祭祖的少年于黎明時分舉行賽跑,由村中起步,至祖靈地折回,表示繼承祖先尚武之風,優勝者得頭目獎賞旗幟一面。翌日,正式祀祖。少年沐發,以草繩約束,攜長槍,以糯米飯團、芭蕉葉和茅草等祭祖靈,吟唱祭祖歌,酬謝祖靈福佑之恩。第三天,頭目率眾出獵,全村宴飲歌舞。少年著民族盛裝,至頭目家歡宴,向頭目及長老敬樽。酒酣而歌,頓足起舞,群情激奮。一老婦擊鼓為節,眾人應和,齊唱頌祖歌,以慰祖靈,祭祀遂告結束。
泰雅人慶賀豐收、酬神謝祖的祭祀活動叫"瑪洛斯多安"。通常在小米收割后的六月間舉行,為期一月。"嘎嘎"共祭團祭司率眾出獵若干次,第一次所獲獵物均分與各家成員。其余留作豐年祭所需。出獵期間,恪守禁忌,如有傷亡或其他兇兆,說明有人觸犯禁忌,神靈不容,即刻中止狩獵,并將豐年祭推延一個月,如此者三,當年豐年祭自行取消。
關鍵字: 信仰 原住民 攜 泰雅族 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