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遼河碑林--遼寧盤錦
拜謁遼河碑林從網上獲悉素有“鶴鄉”之稱的盤錦市,建了一座的“遼河碑林”。十一“黃金周”約幾位朋友,慕名前往,拜謁這座“中華第一碑林”。盤錦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盛產石油,著名的遼河油田就在這里。路邊高高聳立的井架、一排排周而復始的“磕頭機”,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入了大工業的氣氛中。也可能正是因為新興城市缺乏歷史古跡,工業城市缺少文化氣息的緣故,有心的盤錦人建造了這座碑林,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也給游人創造了一個學習、休閑、旅游的好去處。“遼河碑林”位于盤錦市雙臺子區勝利街,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牌坊,牌坊正中懸掛一匾,是孔子后裔孔德成先生所題:“中華第一碑林”。在晨光中,金碧輝煌的牌坊飛檐斗拱,高大巍峨,讓每個參觀者不由得肅然起敬。按照游覽示意圖的指引,我們驅車來到位于最深處的“毛澤東書法作品碑刻館”。這是一座由花崗巖建成的仿古建筑,中央矗立著毛主席的漢白玉坐像,估計是仿毛主席紀念堂的那座。坐像后面黑色大理石墻面上鐫刻著毛主席的詩詞手跡《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毛體的狂草,筆走龍蛇,氣吞山河。書如其人,字里行間充分展示出一個偉大領袖的情懷。我們依次觀看主席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一幅幅堪稱精品的碑刻,記錄了主席書法的演變,在這個演變中看到了一個發展過程,一個偉大的革命家、書法家、詩人的成長過程。第二個參觀的是古代館,古代館收藏了從中國原始文字符號、歷朝歷代的書法珍品。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竹簡文、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等,不僅展示了中國古老的書法藝術,而且形象的講述了中國源遠流長文字演化史。作為一個業余書法愛好者,真是一個難得的學習的機會,漫游在書法精品的海洋里,揣摩著千筆萬劃中的韻味,是一種享受,一種陶醉,還應該是一種升華。接下來是現代館,展示的全部是近現代的書法作品。景區建筑形制古典園林,在突出碑刻、書法藝術的前提下,力求書法藝術與園林藝術、石刻藝術、建筑藝術,以及詩、詞、賦、奇文、趣聯等藝術融為一體。游人在九曲回廊中穿行,像進入了藝術的大觀園,流連忘返。遼河碑林,可謂精品薈萃。據介紹有幾個全國第一:第一個從古至今不斷代的書法碑林;第一個收刻緣故文字符號的碑林;第一個收刻甲骨文的碑林;第一個收刻漢代竹簡文字的碑林;第一個收刻歷史上正反兩方面人物的碑林;第一個專設“毛澤東書法作品碑刻館”的綜合性碑林。各種碑刻達三千塊,成為中國最大的碑林。值得一提的是,“遼河碑林”所選的都是真正的“書法名人”,而不是“名人書法”。只要字漂亮,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頭百姓,不管是千古偉人,還是有爭議的歷史人物,都可入選。因此我們不僅看到王羲之、素食、懷素、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郭沫若的墨寶,而且含能看到宋徽宗、慈禧、李鴻章、蔣介石、張群的書法作品,這些在別的地方絕對是難得一見的。也許是我們拜謁得太認真了,不知不覺中,兩個多小時過去了。之所以是拜謁,主要是一種崇敬的心情,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敬仰。不過有一點是沒有想到的,碑林里只有我們幾個人,至始至終沒看到一個別的游客,與人滿為患的其它旅游景點相比,這里似乎太冷清了。都說“黃金周”景點擠、旅游難,如果避開旅游熱點,選一些有意義的,又有文化內涵的,自己特喜歡的地方去玩,情形就大不一樣了。這點體會可能是我這次拜謁遼河碑林的又一收獲吧!
關鍵字: 工業 盤錦市 碑林 遼寧 遼河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