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游記]在麗江小憩人生
在人世間闖蕩,幾近半生。屈指寒暑,甜酸苦辣,有些厭煩,甚至無奈。
于是行走天下,總想找到這么一個去處:青天下,白云間,小橋流水,木屋長廊,間或貨郎踏過一夜雨后的五花石街,朝清晨巷子最深處,吆喝而去,其音悠長……
這只有麗江了。
麗江,是一座馬蹄踏出來的古城。數百年間,一撥又一撥討生活的馬幫,從漫長的茶馬古道上下來,走進城里打尖、歇腳,休整一兩天后,又披星戴月而去,走進高山大河,走進艱難困苦,走進漫漫古道,空留身后那一派塵世間的繁華,成為此生為何闖蕩世界的一點理由、念想和安慰……
遠遠看去,青天下,皚皚玉龍雪山懷間,那座片片青瓦覆蓋下的千年納西古城,總有那么一股滄桑歷盡的美,那么一片喧囂散去的寧靜。那情景,就象風華依然絕代的母親,張開溫婉,張開絢爛,等待一襲征衣的游子,歸來。
走上大石橋,但見一灣河流穿城而去,曲折回環如兒時常見的弄堂,柳暗花明一般有趣。河岸兩面一溜夠的食吧、酒吧,錯落有致,有百十家之多,讓人感覺小城的空氣里都彌漫著吃喝的味道。倒是一旁的布儂鈴店,傳來的叮當鈴聲,好聽得讓人心動,引人注意。鈴聲不停地在小城的上空妙曼搖蕩,不時地帶走了一點我大吃一頓的念頭。
也難怪,聽說小城里的小資挺多,他們白天曬太陽,晚間泡吧,打發著日子,打發著歲月。小資們生存的理念很簡單,他們認為人生就是用來曬或泡的,因此弄得小城的一切都顯得懶而散,連時光也顯得多余。故而麗江古城里古代的,現代的,中國的,外國的,所有的食吧和酒吧味道都好極了。
在這呆得久了,你便能看得出這種吧屋、小橋、流水、垂柳、燈籠和俊男靚女勾勒出一種極盡享樂之氣的幻境,使得情調主義的古風把個小小麗江大妍古鎮從人到石頭都漫潤得到了極至,透出一種五光十色的游樂氛圍。麗江,本來就是個柔化人意志的地方……
圍爐敘話,納西老人告訴我:麗江的享樂之風由來已久。
在東巴文化中,女人是勞作的,男人是享樂的。納西女人一生要挑擔、買賣、織洗、煎煮,甚至宰殺牲口,還要生兒育女,辛勞得很,也堅韌得很。因此,納西女人很出名,滇川藏一帶還流傳著一句俗話:“娶個納西婆,賽過十頭騾”。
較之于納西女人,東巴文化賜予男人享受。因此在整日間曬太陽的納西爺們印象里,人生就像戲劇一樣充滿著詩意。
走過麗江,細察納西男人的日常生活,大自然里那些最優雅的細節都屬于他們:早晨清新明麗的陽光;春宵過后凝掛于蘭花葉尖的晶瑩露珠;木廊上小雀兒與鄰家綠蔭里的小鳥兒的和鳴,女人剛沏的普洱茶飄入感官的一縷縷香意……愜意之極。
納西男人整日間神聊海侃,打牌下棋,彈樂作曲,吟詩作畫,做學問,談買賣,把漢文化長河中那些精英分子們才持弄的風花雪月一并納入了下里巴人的平常生活,瀟灑得讓人眼熱。
有句話四處流傳:納西女人創造物質文明,納西男人創造精神文明。
由此可見,納西男人應該都是玩家的。
在一家小書鋪里,我點了一卷東巴文字。店主人是個一臉東巴文化的納西雅女子,見我面對文字的茫然,笑曰:“拿回去,好好把玩。”
又是玩,我不由莞爾。
確實,東巴文字玩意頗深。除卻文字本身所表現出來的多彩的精神意蘊和生活本質而外,這種刻在木、石之上的象形文字,滿是鳥獸蟲魚,日月星辰,甚至早于甲骨文。
傳說:東巴始祖“東巴什羅”手握金鹿送來的竹筆,沐浴著藍鳥銜來的靈感,面對粗糙的樹皮,用剛剛萌芽的智慧,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成就了這一千多個玄妙的字符。
關鍵字: 曬太陽 普洱茶 玉龍雪山 納西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