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風情錄(一
文/落雪霏霏
西雙版納位于云南東南部,與老撾、緬甸接壤,傣語稱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神奇的樂土”。西雙版納的主體民族是傣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是同一民族,語言、風俗、習慣均十分類似。在這里,你能感受到濃郁的熱帶雨林風光和東南亞風情。來到版納,你會被一種莫名的震撼所俘獲,版納神秘的雨林、婀娜的傣家風情,還有那掩映在鳳尾竹下的莊嚴佛塔、佛寺,讓人不能忘懷。
從昆明到西雙版納首府景洪有五、六百公里,乘汽車需九個多小時,途中經過玉溪、墨江、普洱、思茅等地。隆冬季節,穿著全套冬裝從昆明出發,天氣越來越熱,一路走一路脫衣服,進了版納地區,外套、毛衣全都裝進了包里,只剩下一件襯衫了,還額頭出汗呢。抵達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時已是華燈初上的傍晚,出了車站,照著路牌上市區的標志沿著街道往前走,朦朧的燈光里,路邊種植著椰子樹和棕櫚樹,一派熱帶風光。
找了家賓館住下,躺了十分鐘,肚子開始咕咕叫了,先把晚飯對付了吧。下了樓出了門,沿著勐泐大道一直往市中心走,卻不曾看見餐館,其實賓館背后就是一條餐館街,只是當時天晚,沒去后面走走。夜晚的勐泐大道依然繁華熱鬧,行人很多,兩邊很多珠寶行和工藝品店鋪,不少是緬甸人甚至印度人開的。看長相衣著就能猜個大概。凡是穿著裙子的男人都是緬甸人,版納的傣族受漢文化影響,男人早就不穿裙子了,但在緬甸或老撾,如今依然保留著這一傳統。
珠寶店其實多是賣玉器之類,緬甸玉早已享譽世界。工藝品店多是賣木雕工藝品,以大象、孔雀之類的吉祥物居多。傣族人崇拜大象和孔雀,從很多建筑物和雕塑里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走了一段也沒發現餐館,坐了一天車,也很累了,只好買了幾根臺灣香腸墊墊肚子,又喝了一大杯可樂。回賓館的路上,看到有賣烤豆腐的攤販,買了10塊烤豆腐,兩厘米見方,撒著辣椒粉,不是很好吃,吃了幾塊就把其余的扔掉了,比建水的烤豆腐差遠了。其實來之前知道傣族燒烤很有名,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只是天色已晚,路又不熟,明天再說吧。路過一家小書店,趕緊買了份西雙版納地圖回,這下可好了,明天按圖索驥,想去哪里都能找到路了。
回到賓館美美地洗個熱水澡,躺著看著電視就睡著了。一大早兒起來,走到賓館后面那條路,發現兩邊都是餐館,有傣族風味的,也有川味的,甚至有北方餃子店,可惜昨晚不知道。吃了碗米線繼續往前走,一邊走一邊看地圖,半小時后就走到了版納熱帶花卉植物園。
植物園風景很美,繁花似錦。看到有個導游帶著一個旅游團,就跟在他們后面走,可以順便聽聽導游的講解嘛!聽口音這個團的游客應該是東北來的,當下東北是白雪皚皚,怕有零下十幾度吧,而這里卻是一派春夏景象,鮮花遍地。很多植物樹木在東北都不可能看得到,游客們覺得周圍一切都很新鮮。植物園里椰子樹很多,很多椰子樹上還掛著綠色的椰果,看到椰子樹,就知道到了熱帶或者靠近熱帶的地方了。南方不少城市都有椰子樹,但能結果的地方卻不多,主要和緯度有關系。海口對面隔著瓊州海峽的廣東的徐聞縣和雷州市也盛產椰子,但再往北椰子樹就很難長出椰子了。
植物園里的樹木花草種類繁多,雖然在南方生活了這么多年,很多還是頭一次見到。象巨大如樹的旅人蕉,樹枝光禿禿的不長葉子卻開著花朵的雞蛋花樹,挺拔高大、碩果累累的檳榔樹,還有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里的鳳尾竹,以前都沒見過。這里還能看到菠蘿蜜樹,北方的朋友多數怕沒見過這東西,外形象冬瓜,個頭兒很大,大的一個恐怕也有十幾斤重吧,掛在樹干上很是顯眼。
下接《西雙版納風情錄(二)》
聽著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欣賞照片吧!
[熱帶花卉植物園辦公樓]
關鍵字: 鳳尾竹 植物園 椰子樹 葫蘆絲 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