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滇金絲猴的對望-------薩瑪閣,難忘的一天一夜(一)
5月23日的行程,是前往維西縣薩瑪閣白茫雪山自然保護區觀滇金絲猴。
現在想起來,除了看猴,在塔城鎮的一夜,也深深留在了記憶里。
乘我們的大巴到達薩瑪閣鎮。進保護區的路變得很窄,鎮上早已有十來輛小面包車等在院里。換乘小車進山。一路上兩邊都是郁郁的大樹,粗大的核桃樹掩映著吊腳樓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子,二樓的空房架上晾曬著已收割的青稞。一路見不著人,溝邊傳來鳥鳴聲,溝底傳來嘩嘩的水聲,是一種世外般的靜謐。據說這個地方叫響谷箐,有著小江南般的風景,比較富庶。
一路向上,到達車再也無法行駛的地方,下車步行,導游說還有半小時的路,大家集結上山。
(滇金絲猴課題組研究人員住過的山間木屋)
路雖不算陡,但是由于海拔的緣故,走上一段就已氣喘吁吁,渾身大汗了。約二十來分鐘后,隊伍漸漸稀拉,我和我的一位同事差不多算先頭部隊了。以至于一位男士感嘆說,滄州俠女就是不簡單。比我們男的還厲害。我笑說,我們都會輕功啊。
林愈深,風愈靜,路也變得更為狹窄難行。漸漸大伙疑惑起來,這半小時的路早該過了,怎么還不到?這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我們可能走錯路了。這才發現,除我們和幾位男士,大部隊已無了蹤影。這真是個沉重的打擊。咋辦?折回去?大家的體力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走回頭路簡直無法想象。看腳下的路,有馬糞的痕跡,應該是騎馬上山的人走過的。一咬牙,接著走!路邊有巨大的叫不上名的樹木,綠蔭蔽日,路上有時驀地橫上一棵被腐蝕得斑駁殘缺的大樹干,上面長滿青苔,顯示著人跡罕至的意味。為了鼓舞士氣,男士們不斷大聲喊“看見猴了!”“馬上到了!”大家不再抱怨,鼓起勁繼續前行。
翻過一段需要手腳并用的難行路段,終于聽到另一面傳來的人聲,以及宿地點燃篝火冒的煙。殊途同歸心上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營地是一片緩緩的草坡,上面點綴著星星點點的黃的、白的野花。送客人的村民和馬匹閑散地歇在旁邊,還有不知哪來的四外遛達的豬、懶懶臥著的狗,帶著小犢的牛。那豬體形瘦長,散養著,肉很瘦。也很香——邊上已生起兩堆火,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燒烤。烤肉飄香,卻都是黑乎乎的,大家沒人顧及,個個吃得一手一嘴的黑。
人們的環保意識還是很強的,把剩下的礦泉水瓶、報紙什么的集中到一起。
這個自然保護區是不對外開放的。所以看猴的只有我們一群人。吃完繼續向山中進發。各種百年古木,奇形怪狀,披滿青苔,一身滄桑;滿坡柔嫩的綠色,放眼望去十分養眼,是一片原始的人跡罕至的優美所在。
在一片緩坡上停下來,互相輕聲傳遞著不要出聲的消息,靜靜地等待猴群的到來。各種長槍大炮也支起來等待抓拍那精彩瞬間。卻遲遲不見猴蹤,據說它們正在午睡。
關鍵字: 人跡罕至 滇金絲猴 自然保護區 薩瑪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