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壩傣族民居
橄欖壩傣族民居
橄欖壩傣族民居
07年4月17日我們乘班車,從景洪到橄欖壩15元/人來回,主要看傣族村寨,因為橄欖壩的傣族園有五個民族村,是游人必去的地方。
傣族園景區內的五個傣族村寨:曼將、曼春滿、曼聽、曼乍、曼嘎,同屬于勐罕鎮(橄欖壩)曼聽辦事處,距州府景洪市28公里。這里的傣族村民世世代代都以農耕為業,用勤勞、智慧創造和豐富了燦爛的貝葉文化。這里的桿欄式竹樓(現為木樓)群古樸、雅致、壯觀;村民純情、樸實、好客;民風民俗獨特而濃烈;熱帶田園風光旖旎迷人;村民與自然和諧相處,完美融合,仿佛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登高遠眺,一座座傣家木樓和佛寺佛塔深藏于各種熱帶林木之中,走進村寨,但見榕樹、大青樹等喬木遮天蔽日,郁郁蔥蔥,地上綠草茵茵,花團錦簇。那圍墻上爬滿枝枝蔓蔓。
走進傣寨,傳統竹樓,由于經濟的發展,現在全都為干欄式的木樓建筑,全以木頭為柱椿,分上下兩層。下層四周無遮欄,專用于飼養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雜物。上層由豎柱支撐,與地面距離約5米左右,鋪設木板,極富彈性。樓室四周圍有向里傾斜的木板為墻體。房頂呈四斜面形,用瓦覆蓋。上層用木板分隔成內間和外間,內間是家人就寢的臥室,臥室是嚴禁外人入內的。外間較寬敞,設堂屋和火塘,既是接待客人的場所,又是生火煮飯取暖的伙房。樓室門外有一走廊,一側搭著登樓木梯,一側搭著露天陽臺,擺放著裝水的壇罐器皿。木樓具有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特點。樓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氣不易上升到室內,水也淹不到樓室上。
傣家人的習慣進屋都要脫掉鞋子,光腳踩在竹席上,天長日久竹席就變成亮晶晶的。當我們步上木梯,坐在金黃色的篾席上,喝著主人送來的茶水或米酒,眺望著窗外綠茵茵的油棕、椰子和香蕉樹,聽著鳥兒的歌聲,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寬敞的庭院潔凈、舒適。院落子里種滿了各種熱帶四時果樹,愛美的傣家人還廣種奇花異草,各種花草競相斗妍,四放芬芳,一年四季花果飄香。到傣家木樓作客,傣家人待客禮儀令人產生由衷的感動和許多感想。傣家菜肴,綠色食品比重較大、禽蛋、山珍、野菜等豐富而又味道鮮美、純正。這可能也是傣家少女身材苗條、面容清秀俊美的緣故之一吧。
游完傣族園,確實感到它是西雙版納傣民族的縮影,是傣民族文化的精華,是典型的熱帶田園風光,這枝孔雀上最絢麗奪目的羽翎,渾身散發出熠熠光彩。正如詩人曰:“一日作客橄欖壩,夜夜夢回傣族園”。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關鍵字: 傣族園 傣族民居 橄欖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