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記中篇-穿行在雪山峽谷間——徒步虎跳峽行記
徒步虎跳峽:穿行在雪山峽谷間
走在哈巴雪山半腰的茶馬古道,腳下千米外是滔滔金沙江,轟鳴的水聲隱隱傳來,高聳的玉龍雪山隔江對峙……穿行在這雪山峽谷間,想起瀘沽湖畔悠閑的陽光,有幾分懷疑是否真的才相隔24小時。
曾經無數次猶豫要不要徒步,可到了橋頭鎮以后,還是鬼差神使地隨同伴踏上“高路(highway)”——天空白云蒼狗,兩岸雪山陡峭,金沙江優雅的轉了一個彎,闖入兩山之間——瞬時明白自己不會回頭。這條臨江的山道據說是舊時販鹽的馬幫走出來的,近幾年在驢壇入選中國十大經典徒步路線,人氣倍增。走在這海拔兩千多米的山腰小道上,看對岸深谷中淡若細線的沿江公路(低路),有幾分好奇幾分猜測——不知道這“高路”相對“低路”是海拔更高還是難度更高?
中午的峽谷日曬強烈,在衣服厚厚的包裹中越發覺得口干舌燥,忽然,綠油油的梯田帶著鮮活的清爽躍然眼前——一個小小的山村安安靜靜地躺在山腰,納西雅閣(峽谷中的一個客棧)就坐落在這兒。村前路邊的梅花開了,滿樹淺粉的花朵散著淡淡幽香,透過花枝仰望巍巍玉龍雪山,感嘆剛強與柔美交融得如此自然……在納西雅閣歇腳,院子里金黃的玉米掛滿了晾架,仿佛一面寫滿豐收的墻。午飯等了很久才端上桌,我們一行11人早已饑不擇食,風卷殘云般掃蕩完,還不忘號稱是為下午的行程做充分儲備。
一路爬升,碎石的山道塵土飛揚,烈日下更覺空氣干燥。前方是出名的險峻陡坡——“24拐”(也叫28拐),要在這依山臨江且不足半米寬的小路上急拐24道“之”字彎才可以爬到坡頂!一路行來,我已開始喘氣,身后牽馬的村民不停勸說:“騎馬上山吧,路還長著呢。” 前面有同伴上了馬背,我在兩番拒絕后也開始動搖——我是來旅行不是來拉練,何況還有一天多的路要走——隨即跨上馬背。
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騎馬也頗費力氣,身體拼命前傾,不時聽見馬蹄與碎石打滑的聲音……每當拐過山崖時看看深谷更是心驚——千萬不要馬失前蹄!偶爾山道太陡,馬都不愿前行,便下來自己走一段,村民會把馬拽過去。半個多小時后,終于到達了24拐的坡頂!小心翼翼地靠山臨崖而立:對面的玉龍雪山群峰巍然,刀劈斧削般直插云霄,陽光下銀光熠熠;俯瞰上虎跳,青崖峭壁,落差千米之上,只聽見濤聲陣陣,風聲獵獵——山川氣勢如此磅礴,令人震撼!
接著是長長的下坡,沒有上山辛苦,但膝蓋吃力嚴重。沿途刷在石上的箭頭標示都很明顯,不用請向導,只是路標全用英文書寫,想必最初來此徒步的都是洋驢。一路上陸續碰見幾個老外,多是獨自一人背著碩大的背包,擦肩而過時都彼此親切的問聲好。沿路看云聽風觀山,偶爾過險處,能俯瞰江流,不忘一手扶崖一手拍照——想定格虎跳峽的每一瞬英姿!山路被我們一步步丈量,隨著黃昏的到來,步履越發沉重,腳底也開始隱隱作痛。很疲憊的時候,終于抵達了中途客棧“halfway”!
客棧里驢友眾多,僅我們屋就住了13人,上下鋪的感覺仿佛又回到學生時代,只希望男士們夜里不要打呼嚕! 在院子里碰見了三夫的隊伍,還碰見了曾在大理同行一天的男孩小亮,小亮坐在火盆邊愜意的烤著腳,也準備明日去中虎跳——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可憐的是我,腳底各磨出了指頭大小的一個血泡,疼痛異常。
峽谷的夜晚溫度驟降,穿上厚厚的衣服,在屋里依然凍得發抖;手機也沒了信號,不能和遠方的朋友聯系。不知誰忽然記起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俺們村窮,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訊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居然如此貼近我們當時的情形,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關鍵字: 玉龍雪山 茶馬古道 虎跳峽 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