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之旅
2008年3月20日,跟男友一下飛機,我們就趕到麗江市區,然后迫不及待地直奔古城。因為想要住傳統的納西民居客棧,所以事先并沒有預定任何賓館或者酒店,心想現在不是旅游旺季,找家客棧應該不難。
古城口,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麗江的標志物之一——兩座斑駁古老的水車和江澤民在牌樓上的題詞,當然,還有精美浮雕的紅巖、世界文化遺產的標志等等。感覺麗江古城美得目不暇接,每一處都好精致,到處都是翠綠的垂柳、栽在木盆里的姹紫嫣紅的鮮花、干凈得發亮的青石板路、清澈的溪流,最讓人驚喜的就是溪里居然還有成群的魚兒!到過國內的許多古城,可是像麗江這樣集干凈、空靈、澄澈于一身的古城真的還從未見過。
我們立馬被麗江深深地吸引了,可是因為要先找到客棧,安定妥當之后才好盡心玩耍,所以,雖然很想放慢腳步細細品位這種柔軟時光,可是我們不得不先粗略地領閱東大街、聞名遐邇的四方街,到了四方街,我們找了一條往上的路走,這條路相對比較安靜,我么喜歡在安靜的地方休息。再轉了一個彎,往下走,我們找到一條幽徑,順著小溪,我們真的找到一間好古香古色的客棧,名字也透著書香氣息“水靈居”。
(大氣而又典雅的客棧大門)
覺得我們之前的夢想實現了——住在古城一個幽靜的角落的一棟古香古色的客棧里,聽小橋流水。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們就都住在這里了。里面的裝修很古樸:精美的雕花門窗、感覺回歸自然的木桶浴、木雕衣柜,而現代家具用品也很齊全。住在這種古樸與現代完美結合的客棧真的是一種享受。
(感覺回到了名清時代)
(是不是很漂亮?我們住的臥室)
客棧里的服務員也很親切,感覺心情好極了,沐浴之后,我們終于可以盡情地享受這古城的美景了。漫步又來到四方街,這時已接近黃昏,有許多納西老人和著歡快的音樂,手拉手在這古城的中央跳著傳統民族舞蹈——打跳。她們身上披星戴月,滄桑而又幸福的臉像歷經千年磨礪的青石板一樣泛著溫暖而又古樸的光芒。我們幾乎被這一幕沉醉了......
在四方街以西有一座三層門樓,叫做科貢坊,據說是四方街的標志建筑。門樓的右邊有一家科貢坊民族商品交易市場。我們信步往里走,進入大門,右面墻上折射出絢燦光芒的手工雕刻鍍金文字講述著科貢坊的悠久歷史:
(木刻的科貢坊歷史)
科貢坊,擁有“一門三舉”及進士和庚吉的傳奇故事。
清嘉慶年間,住在古城一條小巷的一戶人家出了個兄弟舉人:楊兆蘭和楊兆榮,而后楊兆榮的兒子楊碩臣又于清道光年間中了舉人。一門三舉,這在邊陲少數民族地區是前所未有的事,一時令世人驚嘆不已,相互傳誦。當時的麗江官府為了弘揚民族榮耀,遂在巷口豎了一座二層門樓,并懸掛“科貢坊”大字匾額,上書三個舉人大名。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家住科貢巷的和庚吉中了壬辰科進士,成為麗江納西族歷史上的最后一位進士,倍受人民尊敬。一九四一年科貢坊一帶發生火災,科貢坊遂毀。一位地方富商為了表達對儒雅賢士的敬仰,捐資重建燒毀的科貢坊時,將原來的二層擴建成三層。新中國成立之時,為表達普天同慶的喜悅,年逾古稀的和庚吉揮毫寫下一副對聯:“創前古未有的新中華,英雄時世;擴養生大同于遙遠邑,衽席蒼黎”。貼在科貢坊門前臨時搭建的青松牌坊上,以示愛國之情。
有著厚重文化底蘊、人杰地靈之精氣和璀璨歷史的科貢坊,如今已成為古城四方街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關鍵字: 傳奇故事 四方街 少數民族 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