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的小城故事(下)
我國的橋,千姿百態。比較著名的如北京的盧溝橋、頤和園十七孔橋,蘇州的楓橋、寶帶橋、覓渡橋。在我國的云貴湘等地,還有一種獨特的橋梁建筑,便是風雨橋。而這幾地的風雨橋結構、樣式又各不相同。云南的建水城外,也有幾座風雨橋,其中雙龍橋就是最典型的一座。到了建水,不能不去看看。
據說從黃龍寺坐4路公交就可以到雙龍橋附近。上車后,問一位姐姐該在哪站下車。那位姐姐看樣子也不太清楚,于是指著一位老大爺說:“你問老乖乖吧!”當時差點笑出聲來,老大爺咋就成了“老乖乖”呢?(直到后來,聽了有字幕的建水方言小調,才恍然明白,人家說的是“老倌倌”。這是當地對老大爺的尊稱。)
下車后,首先經過的是一個菜市場,隨后便能看到一條廢棄的小鐵軌通向遠方。不知這是不是傳說中的米軌鐵路。一頭小牛拉著一車干草緩緩走來,蹄下踢著積水。
再遠一些的地方,雙龍橋的輪廓已映入眼簾。雄壯中不乏秀美,古老中透著親切。時光赤著腳,在她的脊背上走過了幾百個年頭。橋面的青石已被磨得光光滑滑,塵埃落下,隱匿于石縫間,浮于青石表面。橋頭的石象嚴重風化,已尋不到象鼻的蹤跡。長橋足有十七孔。橋邊有大片的菜地,兩條涓涓細流從其中兩孔穿流而過。
一個農婦,挑著一大擔干草,從橋洞穿行而過。跟著她的腳步,鉆進門洞。猛然發現一灰衣人坐于洞內,那樣子像極了《天龍八部》中的段延慶,莫非他穿越時空,從古代的大理來到了如今的臨安?
想到這,又篡改了他人的詩句“月升晴空后,人約古橋頭”。讓喬峰和阿朱在這里約會吧!不要去管什么倒霉的帶頭大哥……
過了橋,從另一個角度回頭再看橋時,卻發現灰衣人正立于橋上,原來是個暴露狂。改寫《天龍》部分結局的熱情忽然遭到破壞。
前方是一片水域,水中有小鴨游過,農夫在水邊耕作,一片田園風光。有些時候,美景在前面,不能回頭……
關鍵字: 云南 雙龍橋 橋梁建筑 風雨橋 黃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