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大理路過麗江別錯過沙溪
如果不能回到十年前的大理麗江,那么就來沙溪吧!
劍川沙溪歷史悠久,鰲峰山古墓葬群、沙溪東面華叢山銅礦遺址的出土文物證明,遠在公元前1150±90年—公元前440±80年的殷商至西漢初期,由于華叢山、老君山銅礦資源豐富,沿劍湖邊直至沙溪河谷便成為青銅冶煉和制作的重要基地,作為青銅文化的發源地,沙溪先人在那時就擁有了較高的青銅冶煉技術,成為云南青銅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唐代以后隨著沙溪西面傍彌潛井(現彌沙鹽井)、云龍諾鄧井,西北部古蘭州啦雞井(古蘭州即今天劍川馬登鎮),南邊喬后鹽井滇西四大鹽井的開采,沙溪的經濟文化得到空前發展。沙溪是茶馬古道上離這些鹽井最近的街市,理所當然成了這些鹽井所產食鹽的集散地。從唐朝直至民國的1200多年時間,沙溪一直是茶馬古道上鹽的集散地,南來北往的馬幫在黑潓江邊絡繹不絕,他們將自己運來的貨物在沙溪賣出,又將食鹽、茶等必需品買進,或者以原始的以物易物方式進行交易,然后沿著茶馬古道將鹽、茶運往各地。
云南劍川縣的沙溪寺登街古集市,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東南部。從遙遠的新石器時期直至明代,由于洱海澤國的水阻,瀾滄江、怒江高山峽谷的險惡,這里一度成為北進川藏,南入中原以及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國的主要通道。這是一條沿著蒼山西部河谷北上的通道,為茶馬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中原、南詔、大理、南亞、東南亞各國的各類物資就是從這條古道源源不斷向北運送,經劍川進入西藏直至西亞各國。同時印度、孟加拉國等國和西藏的客商和僧侶又沿著這條古道經沙溪南下進入中原和走向南亞、東南亞。
2001年的金秋,經過雅克博士和米世文先生等專家的努力,劍川縣人民政府向世界紀念性建筑基金會(wmf)提出的對寺登街區域實施保護的申報得到認準,沙溪寺登街區域于2001年10月12日被入選2001年100個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保護名錄。
這一成功之舉體現了寺登自身的歷史文化價值,體現了古代建筑文物應受到保護的必然性。任重而道遠,申報保護的認準只是對寺登街區域真正實施保護開發的第一步,艱苦的保護工作正等待著我們,他需要我們投入更大的愛心和勞作。
這里是藏漢文化和白族原生文化相互碰撞的漩渦口,文化沉淀濃厚。沙溪寺登街不僅能夠讓您領略到茶馬古道上馬幫文化的深刻內涵,還能讓您體味到這個以佛教文化為重點、道家及儒家文化和白族民俗文化為依托的商貿街市的獨特韻味。這里不僅完整地保留著寺登古街市的原始風貌,更令人神往的是本地民俗活動中許多樸實厚重、原汁原味的白族原生文化、秀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你癡醉難返。我們誠摯地歡迎您,到這里回味原始的清香,采擷遠古的花絮!
目前昆明至沙溪尚無國內旅行團前往。您可選擇乘飛機、火車(僅至大理下關)、客車到大理下關或麗江,再轉乘客車到劍川(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每隔30分鐘有一班車從大理下關發往劍川,車程約4小時,車費20元);劍川縣城或甸南鎮有微型車到沙溪(車程約45分鐘,車費5元)。
關鍵字: 發源地 寺登街 瀾滄江 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