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音樂天才”——聶耳之墓
在去年的建國60周年的閱兵大典上,當雄壯激昂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響起來的時候,諸位會想起那位偉大的作曲家嗎? 全世界千千萬萬的人們,可能永遠也不懂其歌詞的內容是什么,但是只要一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熟悉的曲調,肯定會被那奮發昂揚的旋律所感染——因為音樂是全人類所相通的“語言”……
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這次在昆明逗留,當然是不會錯過拜謁聶耳墓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的!
記得在赴昆明前,我通過網絡向當地的不少著名旅行社咨詢過:“聶耳墓在哪里?”遺憾的是居然沒有一個回答得出的!當時我覺得很憤怒——難道我的問題超出了旅游的范圍了嗎——所有的景點無不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種范疇,聶耳墓不正是屬于“人文景觀”嗎?在我看來:昆明人不知道“聶耳墓”就相當于杭州人不知道“岳飛墓”、蘇州人不知道“唐寅墓”一樣的荒唐!然而,昆明康輝旅行社的一個小姑娘竟然還振振有詞地對我說: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只關心現在和未來。從來不問過去……
愕然之余,不僅在此斗膽問一聲:現在的年輕人難道真是這樣想的嗎?那么,我也可以負責地告訴你們:75年前,同樣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年輕人,他以拯救中華民族危亡為己任,用手中的筆,譜寫出令全世界人們都振聾發聵的曲調來!他就是聶耳——不幸罹難時才23周歲。
這就是地處昆明西郊,西山景區的“聶耳墓”入口——
現在,“聶耳墓”已經被國務院“欽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松翠柏中的聶耳漢白玉塑像,似乎還在低頭凝思,構思著不朽的樂曲
據介紹,聶耳墓從空中俯瞰猶如一把“月琴”,而他的墓穴正是那月琴上的“出音孔”
漢白玉的花圈永遠覆蓋在他的墓上。估計這是他的“衣冠冢”,因為在大海里被海浪沖走的人,往往是“尸骨無還”的……可嘆可嘆!
一旁是“聶耳紀念館”
一進門,那漂亮的“高音譜表”高昂地揚著“頭”,可惜那代表樂譜的“五線譜”被“豎”了起來……說明那設計者還是個音樂外行~
逝者長逝,精神永存!
他在20歲時特地從上海“明月歌劇院”辭職,赴北京趕考“國立音樂學院”。居然不中!只能回上海加入“聯華影業公司”……在這里,為了電影配樂的需要,聶耳在短短的兩年不到的時間里,作曲、改編了40余首歌曲和樂曲,其中就包括《義勇軍進行曲》——今天我們的國歌!
才22周歲,就取得了曠世之作——上帝顯然是嫉妒天才了!只讓他活了短短的23年……
筆者除了他的《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大路歌》……,最欣賞的尚有抒情女高音歌曲《梅娘曲》。不知有心聆聽者認為然否?
--- by秋山紅葉
關鍵字: 義勇軍進行曲 漢白玉 聶耳 音樂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