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鐵路的橋魂(上)
12.28.第14天 冬夜微涼,興奮異常的我卻難以入眠,雄偉壯麗的人字橋致美的景象時時浮現在眼前。
1907年3月 未架橋時的環境
施工中的人字橋
從左至右依次是人字橋1908年3月27日.4月15日.5月18日開鑿的道口場景的老照片
1908年7月16日人字橋合攏時的情形
1908年7月24日穿入鋼樞
1908年11月24日架設橋身
1908年12月6日竣工后的“人”字橋
一大早,我們繼續沿滇越鐵路前行,一直陪伴我們的南溪河在這一段上建有兩座電站,不過水流量緩慢,直到下游江面寬闊了些,才略有增加,其發電效果可想而知。
今天,我們將造訪滇越鐵路上另一座神奇的大橋——白寨大橋。之前看過一些圖片資料,不過現實中的白寨大橋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出乎意料,剛穿過一個隧洞,現實版的白寨大橋就直接跳了出來。纖巧秀麗、端莊穩重的白寨大橋,如同一座攔河大壩雄踞于山谷之中是當時條件下,鐵路橋梁工程技術所造就的、除人字橋以外的又一經典橋梁。全長近140米,高40米,是滇越鐵路上最高的橋梁也是跨度最長的鐵橋。當初設計時考慮到當時交通運輸極度不便,采用箱型鈑梁設計,由8個鋼塔橋墩連接而成。所使用的桿件長度不超過2米,重量不超過100公斤,在施工現場拼鉚組合架設。不過原本的8個鋼塔橋墩在抗日戰爭中被炸毀了,現在則改用巨石作為橋墩支撐橋面。走在白寨大橋附近的坡地上,雖然當年的彈坑現如今早已雜草叢生,不過還是明顯的昭示著當年日本人令人發指的罪行:作為國際援華物資的重要交通線,滇越鐵路一直被日軍視為眼中釘。
憑借空中優勢,從1939年起至1940年8月期間,日軍先后派出飛機625架次,對沿線重要目標:車站、橋梁和隧道等進行轟炸。白寨大橋、人字橋等重要橋梁更是日軍轟炸的重點。1940年3月1日,36架日機組成的龐大編隊,呼嘯著向白寨大橋呼嘯撲來。而正在這時,一列由河口開往昆明的旅客列車正在通過白寨大橋,火車司機開足馬力,想沖過大橋進入隧道,防空官兵也向敵機猛烈開火還擊。日機立即散開隊形,分別對火車和防空陣地進行轟炸。就在火車即將沖入隧道時,敵機投下的炸彈擊中機車,在一片火光之中,200多人的生命瞬間消失,其中包括30多名法國、越南旅客。此次轟炸,我軍民付出慘重代價,幸虧白寨大橋僅受輕傷,經及時搶修,當夜即恢復通車。為加強白寨大橋的防空力量,當時的國民政府專門派來了一個高射機關炮連。此后,守橋官兵先后7次打退日機共220架次的突襲轟炸,確保了白寨大橋的安全暢通。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正是無數中華兒女用生命保證了諸如滇越鐵路等一批抗日戰爭期間國際援華物資補給線的通暢,中華民族才最終擊退了外來侵略者,保衛了自己的家園。這些無名英雄,就如同白寨大橋、人字橋一樣,永遠屹立在東方,是中國的驕傲!
關鍵字: 中華兒女 人字橋 國民政府 開足馬力 滇越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