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行最有口福的一天
2009.12.17第三天
一大早起來,我們吃了早餐,朋友就將我們從宜良送回到昨天的終點可保站,在冬日里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我們開始了今天的“征程”。昆明人開玩笑喜歡說某某來自夾皮溝,其實滇越鐵路上卻有夾皮溝這個地方。我們今天出發沒多久進入的這個山谷就是“傳說中的”夾皮溝,滇越鐵路、南昆線和324國道戲劇性的在這里聚到一起。俯視深谷下面,公路的車輛猶如玩具車一樣穿梭行駛在這條國道上。如今新的安石公路早已修通,緩解了這條老國道的壓力,但是這條路上每天還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可保村的一組隧道新老對比
走在這一段上,不時可以聽見火車的汽笛聲、車輛的喇叭聲、還有河谷里面的流水聲,一向寂靜的河谷,這時又顯得十分熱鬧。百年的滇越鐵路上行駛的是現代馬力強勁的內燃機,給人以有一種仿佛穿越歷史時空的感覺。同時這里屬于南盤江上游支流流域,是我們從昆明出發以來最為險峻的一段。滇越鐵路在河谷地段蜿蜒曲折,穿山越嶺,在短短的四五公里的山谷里,有大大小小十七個隧道,每個危險地段,鐵路局都設有巡守點,巡守點是巡道工人每天必須查看并且駐守的地方。非常湊巧的是,在這里,我們遇到了宜良線路車間的馬書記和一位姓劉的技術員,他們兩位是到這里的巡守點視察工作的。
一見面馬書記主動上前問我們誰是金委員誰是費委員。看來,對我們的名字并不陌生,一定是看到了我們走滇越鐵路的報道,也接到了鐵路局關于沿途給予我們關照的通知。一陣寒暄之后,馬書記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這一段鐵路的情況,臨別時不斷囑咐我們一路要注意安全。這可不是隨便說的場面話,開始穿越滇越鐵路三天來,我們幾次在隧道里遇到了往來的列車,由于隧道本身狹窄黑暗,僅僅只能容許機車通過,兩旁略有余地,而我們的頭燈又只能照到前方一小塊兒地方,因此每當我們聽到遠處傳來的汽笛聲,便很快的去找稍微寬敞的地方避讓火車,有時候避讓不及就只能緊貼隧道巖壁,火車通過時巨大的震動,讓人緊張、害怕,所以行走其間是很危險的。
巧遇巡查的馬書記
回想滇越鐵路修筑的歷史,這些隧道的開鑿前后經歷了多年,以前開鑿隧道不像現在可以動用大型機械化設備,只能依靠人工開鑿,手工作業,是靠一鑿一錘開鑿出來的,路基下面有時候都是在陡坡上砌起柱墩來,再把整個鐵路凌空架起來,因此工程量非常大。有時候放炮炸石遇到啞炮,勞工檢查時,被炸死炸傷的不計其數,而且在石灰巖體上開鑿隧道很危險,因為石灰巖的特性是容易滲水、并且容易塌方,現在的隧道技術已經很先進了,是用混凝土同時配合使用襯砌開鑿的,但在那個年代是不可能使用這些先進技術的。在修筑滇越鐵路云南段期間,有6~7萬人勞工死亡。因此,滇越鐵路也有了“一顆鐵釘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條命”之說。經歷百年,現在洞壁上留下的只有一層厚厚的、被火車煤煙熏黑了的煙垢,還有不時滴在我們身上,洞頂流下的冰涼的水珠。
關鍵字: 夾皮溝 技術員 汽笛聲 鐵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