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摩梭族走婚簡介摩梭族的風俗習慣
美麗的瀘沽湖畔,生活著納西族的分支摩梭人,他們是當今世上碩果僅存的母系氏族社會,一切全由女性支配。因此,較之其他地方女性,摩梭姑娘多情且主動。同時,由于青山秀水的滋潤,摩梭姑娘大都容貌俊美且別有自然風韻。來到這里,恍如進入花的海洋。
摩梭人的走婚制是世界上最奇特、最有自由色彩的婚姻形態。摩梭女孩成年(12歲)時會舉行隆重的穿裙禮,從此之后,可由她挑選如意郎君,其他人(包括父母)均不能干涉。一旦選中,女孩會暗示情郎夜來閨房探訪。摩梭人沒有明確的婚姻關系,雙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全靠感情維系關系。每天晚上所有的成年男人便到自己意中人的家中幽會,到第二天早上又回到自己的家中,小孩由女方家庭撫養。一旦感情破裂,男不走訪或由女方在閨房門口放雙男鞋即可離散,無怨恨,無忌妒,隨緣而行,外人更不可有異議。
梭族由官方歸入納西民族。這兩個民族有不同的語言、宗教和文化生活。摩梭族對此深感憤怒,不愿被稱為納西族人。摩梭族是母系社會,實行母系家長制,孩子跟從母姓。婚姻體制意味翍所有的財產都由母系遺傳,從母親傳給最小的女兒。摩梭婦女沒有丈夫,只有幾個走婚者。男人只許夜探情人,次晨必須離開女方住屋,回到自己母親的家中。小孩由生母及其兄弟承擔撫養長大。小孩父親的身分根本就無從知曉,摩梭族語言中沒有父親這詞匯。雖然政府極力阻止這種制度,但有六成摩梭人仍然以這種方式生活。
摩梭人居住環境: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傳統住宅獨具風格。房屋皆用圓木或方木壘墻,以木板覆頂(現多已蓋瓦),一般由四棟二層樓房經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樓、經堂、門樓。其建筑結構,與宗教信仰、婚姻形態和家庭組織相適應。正房,摩梭語稱"依咪",是家庭集中飲食、議事、祭祀及老人兒童住宿場所,因而其結構較為復雜。屋后設夾壁,直通后院,分隔時里外兩間,里間儲存糧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間存放農具雜物,人去世后,尸體停放于此,婦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側為家庭主婦的居室兼儲藏貴重物品;右側設大灶,用來煮豬食、烤酒,并設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間屋內設有高灶臺,兩側裝有木板,可供人睡;灶臺頂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臺下方設火塘,設置鍋莊石和平臺,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紙畫成的圖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銀元寶等,摩梭人稱"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兩邊,均鋪木地板,右邊是主位,左邊是客位,不能相混。房中有兩根大柱子,左為男柱,右為女柱。摩梭人在砍這兩根柱子時必須用一棵樹,頂上一節為左柱,根底一節為右柱,象征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團結一體。在舉行成年禮儀時,男的在左柱旁舉行,女的在右柱旁舉行花樓摩梭語稱"尼扎日",供年輕女子居住,以便于單獨接交男阿夏。底樓主要存放雜物,樓上分隔成2至4間小房,每屋設有小火塘,裝飾華麗。樓梯設在底層走廊中段,靠樓梯間的樓板平面上有一橫杠封住上樓進口。經堂,摩梭語稱"嘎拉日",是另外一側廂房,供本家僧侶念經修習也f。樓下住單身男子或客人,樓上專辟一間潔凈的房間作象甕經堂。經堂神鑫上供奉菩薩造像,板壁上繪蓮花、海螺、火焰等圖像。案桌上供長年油燈和凈水碗,每日清晨換一次。家庭經堂除僧侶和貴賓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門樓,也稱草樓,以庭院大門相配套。底層正中開有大門,大門隨邊設有畜厥,樓上則放草料等雜物。
摩梭人服飾特點:
摩梭人在13歲以前,不論男女都穿長衫,少男剃光頭,少女則留小辮、佩戴彩珠。到13歲舉行成年禮后,便開變服飾。成年女子頭上盤繞加以穩牛尾做的粗長假辮,戴交纏式布包頭,雙耳戴金銀銅質耳環為飾。上衣多用黑色或紅色金絲絨布料縫制成大襟右衽短衣,長不過臍,袖口緊小,外翻寸許露紅里為飾,銅銀鈕扣從頸項、右胸、腋下分三組兩副排列。腰間纏繞花紋艷麗的寬布帶子,胸前配戴雙須銀鏈,手上多戴玉石、象牙、銀質鋪子或金銀戒指作飾。下著筒狀百槽長裙,色彩以素白為普遍,僅在裙身中間用紅線彩飾兩圈,走起路來,長裙搖曳擺動,頗為美觀大方。成年男子頭戴寬邊呢氈帽,上穿金邊大襟短衣,系紅花腰帶,配腰刀。富有者外罩一件厚呢及膝長衫,寬衣長袖,俗稱"楚巴"。外配長刀及偌囊作飾,下穿寬腳長褲、長統皮靴。褲腳折放在靴筒內,不穿長統靴的,則裹綁腿,扎彩帶,保有古代牧民遺風。他們走起路來,顯得精神抖擻,瀟灑利落。
摩梭人飲食特點:
摩梭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青裸、大麥、洋芋等。夏秋季節,以青菜、蘿卡等新鮮蔬菜作佐食,冬春兩季以酸脆菜、干蘿蘿卜絲、腌魚、臘肉等作佐食。肉食中,議豬朦(稱琵琶肉)為貴、還有灌豬腳、香腸、米灌腸等風味食品。正餐前,喜歡喝酥油茶,以精把為佐食。男女老少喜喝蘇理瑪酒。摩梭人的家庭多屬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庭的飲食上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就餐時分菜共飯,主婦要按每個人的食量以及所承擔的勞動,合理分配菜肴,特別是對肉食或難以吃得上的稀有菜肴,要平均分配,即使外出不在家的也要留上一份。分菜時,先敬長輩,后給晚輩,以示禮貌。平均分食的規矩,只有過春節吃年夜飯時才可例外,主婦在火塘周圍擺上豐富的飯菜,大家團團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
摩梭人成年禮很獨特:
摩梭孩子長到13歲時,家人依俗要為之舉行成年禮,女孩叫"穿裙禮",男孩稱"穿褲禮"。成年禮在農歷正月初一清晨舉行。到時男孩站在正房左邊柱下,女孩站在右邊柱下,左腳踩著豬原肉,右腳踩著糧食口袋,象征今后吃用不盡。女孩由母親為她脫去舊的麻布長衫,穿上美麗穿裙禮的金邊衣、百榴裙,系上繡有花卉圖案的腰帶,為其盤纏發辮,配上項鏈、耳環、手錫等飾物。男孩則由舅舅為其脫去舊的長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長褲,扎上腰帶,佩上腰刀。這時,穿上新裙或新褲的孩子,還要把狗喚進屋來,給狗喂飯團和豬肉,并說:"狗能活60歲,人只能活13歲,咱們換個歲數,我才能長命百歲。"關于這一換歲數的習俗,摩梭人中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a遠古時期,人與動物雜處一起,但都沒有固定的壽命。后來》司已神要給動物規定生命年限了,并告訴人類要在半夜傾聽他的呼聲,也可得到長壽。天神是在大年三十午夜喊歲數的,誰答應了便把這歲數給誰。天神第一次喊1000歲時,動物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機警的白鶴聽見,它答應一聲,便得了一千歲。第二聲喊100歲,讓水鴨聽見領去了。第三聲喊60歲,讓狗答應領受了。直到天神喊13歲時,人才驚醒應諾。人類覺得壽命太短,求得天神的允許,與內換了歲數。于是,人每天要給狗喂三頓飯,并且每當舉行成年禮時都要喂狗,以示感謝狗的換歲之恩。儀式結束后,大人帶著穿上新裙、新褲的孩子,在村里轉一圈,接受村民的祝福和賀禮。同時,這也是向眾人宣布,孩子經歷了一生中第一周的十二生肖,已長大成人了,今后可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了。摩梭先民認為,未滿十二歲的孩子還沒有靈魂,既不享了氏族的權利,也不承擔義務,不能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死后也不能葬在氏族公共墓地上。而一旦滿了十二歲時,必須興趣行以拴系靈魂(拴素)為內容的男穿褲女換裙的成年儀式,從此成了氏族的正式成員,便匹敵得了人生的各種權利。
摩梭人禁忌
禁忌是原始宗教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在生產、飲食、婚姻、妊娠和死亡等各個方面。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腳跨過火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忌用腳在外做活累了,不能進家門就抱嬰兒。不準虐待歧視殘疾人。婦女正在分娩時,忌諱生人進家門。禁食狗、貓、蛙肉,忌捕殺緩帶鳥。忌用刀子砍門檻,忌男客登女榻。清早不能說夢見的事,傍晚不掃地。孕婦不得橫跨馬韁繩,孕婦面前忌談兔、蛇。孕婦天黑后不出門,產前婦女不參加葬禮。正在釀酒時,來人不能提喝酒的話。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樹。果樹第一年結的果要讓老人吃。同一母系血統內的人不能結交阿夏(情侶)。小孩的頭一件衣服須用老人的舊衣服改做。
關鍵字: 婚姻 摩梭人 納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