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林火把節
[活動名稱]
2006中國石林火把節
[源起]
火把節,史稱“星回節”,《路南(今石林縣)州志》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以腥肉為牲,互相饋贈,謂之星回節,俗稱火把節”。類似于漢族的春節,至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完整的記載始見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在西南地區,最具代表性、時間較早、最有特色、影響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當推中國石林火把節。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或欣逢喜事、盛事,各族群眾就匯聚在一起,舉行盛大的民族傳統摔跤、斗牛比賽和以大三弦為主的民族民間文藝演出。
1980年至1987年,石林彝族火把節主要由舉辦地的鄉鎮人民政府和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主辦,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前2至3天開始舉行,地點在石林景區、長湖和石林縣城,活動內容除摔跤、斗牛和彝族歌舞大三弦、小三弦外,還有以推銷地方土特產品為主要內容的物資交流盛會,觀眾大部分來自省內各地州市,省外和國外觀眾只有四、五千人,總體規模在七、八萬人左右。
隨著規模和影響的逐步擴大,為把火把節打造成石林旅游的一個重要品牌,從1988年起,石林彝族火把節開始由縣委、縣人民政府主辦,縣旅游局、文體局和有關鄉鎮承辦。在傳承和完善傳統摔跤、斗牛比賽的同時,挖掘整理民族民間文化,編排新的文藝節目,吸引本土民間文藝團體,邀請國內知名歌星、省內外知名演出團體和國際民間藝術團體參加演出,組織招商引資洽談會等形式,創新活動內容;在國內及港澳地區有影響力的報刊電視上作廣泛宣傳,觀眾群體迅速由省內擴大到全國范圍,并輻射到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規模擴大到10多萬人。
隨著海內外知名度的進一步擴大,從1998年起,石林彝族火把節正式更名為“中國石林火把節”,縣委、縣政府和石林景區管理局平均每年拿出上千萬元的資金,把火把節和石林旅游進行捆綁宣傳,組織專業營銷人員和縣內的阿詩瑪藝術團、石林藝術團,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等全國各大城市、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歐洲、美洲國家進行宣傳促銷,讓海內外群體認識石林、了解石林、向往石林。從2002年起,中國石林火把節開始嘗試探索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云南曲靖卷煙廠等企業成為首批贊助商,此后,宣傳廣告逐步走向市場,交由企業運作,至2005年,汽車文化展、旅游商品交易會等大型商貿活動已經成為火把節的重要內容。隨著影響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中國石林火把節必將全面走向市場,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主題]
和諧進步,走向世界
[內容]
游覽石林喀斯特地貌、火把晚會、斗牛、民族式摔跤、民族歌舞表演、彝族賽裝、過山號吹奏、大三弦表演、牛皮鼓敲打等,分別在石林縣石林風景區摔跤場、石林縣城和長湖鎮維則村等地舉行。
關鍵字: 中國 春節 火把節 石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