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龍潭
在普洱縣城西1公里處,有一個“三頃寒潭七尺水,一彎新月滿樓風的風景區,這就是西門龍潭,潭在天壁山麓東西,是清代普洱“普陽八景之一的“龍潭秋月。潭中有溫泉噴出.水溫攝氏30度,水清多魚蝦,東西面是一片良田。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建龍王廟于潭西側,四十四年(1779),知府張鉻捐修潭堤。后龍王廟毀于兵亂。光緒三年(1877),道臺許繼衡,總兵何秀林率民眾重修。光緒十八年又修南、北廂房,組成庭院。龍王廟正殿三間,左右墻嵌有清代寧洱縣知縣單乾元撰、知府牛稔文書寫的“普陽八景詩八首,其中的“龍潭秋月詩曰:“山深木葉晌,云影渡寒汀。
兔走宮秋冷,龍藏夜氣腥。蓮香浮酒盞,桂露入仙亭。宛坐清虛府,霓裳記素靈。牛穩文的“龍潭秋月詩曰:“夜色明如曙,貪涼坐野汀。月高山斂氣,秋老水收腥。桂影疏依寺,荷聲響近亭。俄時蟲語切,微物也含靈。民國初年,潭南堤改為石堤。
16年(1927),普洱道尹徐為光于“觀稼軒舊址復建“迎月樓一幢,刻掛了“三頃寒潭七尺水,一彎新月滿樓風的楹聯,墻壁重嵌“品物流行、“月到風來的橫匾,油彩新樓、金碧輝煌。19歷年后,龍王廟、迎月樓失修朽壞拆除。1982-1985年,重修龍潭,加圍水泥欄,添設跳水臺,面貌一新。
關鍵字: 云南 普洱縣 西門龍潭 龍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