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糯佛寺
遷糯佛寺位于景谷縣永平鎮遷糯村大寨社,距縣城70公里,永碧公路17公里處。這座佛寺建于清乾隆戊戌年(1778年),復修于清道光七年,(1928年)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為云南省最大的傣族小乘佛教寺院之一,寺廟為大理工匠所建,展現了明末清初的建筑風格,同時結合了傣家的房屋式樣,顯得古樸、典雅,是難得的古建筑群。被云南省列入重點保護單位。
佛寺占地396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由山門、戒堂、僧房、大殿、伙房等組成。佛寺正門是一座十分精美的重檐牌坊,上面的木雕和透雕,顯得粗細生動,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門頭上立有木刻金匾一方,上刻“清佛寺三個樸拙的大字,它的右側刻有“遷糯和尚、鄉官合修的鎏金字樣,左側刻有“龍飛乾隆戊戌季春谷旦的鎏金字。金匾后面還刻著“福貴門三個大字,意味著從這里出進的游人和朝拜賧佛的人生福得貴。寺門兩邊有一對木刻楹聯,可惜只留下了上聯,上書“寺門對池道德喜同荊山璞。
下聯有請各位來把它對上,據說能對上下聯者,佛祖將賜給福壽。 走進寺內,人們看到的是一幢別致的亭閣戒堂,這是大佛爺、二佛爺講經論道的所在,客人只能站在門外觀看,不得進入,能在這里講經的佛爺為知識豐富的高僧,他們已看破了紅塵,悟到了人生的真諦。供奉佛祖的大殿,是一幢三檐歇山頂圍廊式建筑,坐東南向大殿正面的木柱上雕有兩條騰云駕霧的金龍。
據說,這兩條龍常從東邊出去,化為駿馬,到人間巡游,有人見過它的角上掛著青草和水草,寺內的主持很想把整個寺砌一道圍墻,不讓牛馬牲口入內,只可惜每次圍起后,東邊的一角總是塌下,只好留下一道豁口,讓龍自由地出進。民間流傳,修建此寺時的工匠和幫手吃掉的辣椒面就有一百多公斤,可見工期之長,工程之浩大。大殿的砂石基座上雕有各種人物圖像,講的是佛經的故事,看完了全部石雕,你就會得知佛祖釋迦牟尼是怎樣出家修行,在菩堤樹下講經,由人變神的過程。
大殿壁上的木雕,全用當地的紅椿木,內容都是流傳在漢族民間的,萬象更新,福祿壽喜,生財有路,世代封侯的故事,反映出民眾中遍存的發財升官的心理。遷糯佛寺,歷經劫難,土匪作亂,蝥賊猖狂,有不信教的人多次想把它付之一炬,但他們都不能,都說是有佛祖保佑。傳說,有一個作惡多端的惡樂瓢在附近一帶吃人害人,興風作浪,后來被佛祖收伏,改惡從善,皈依了佛教,他就在這個佛寺住過。一年四季,附近的傣族群眾都會到這里賧佛求仙,祈求佛祖降福庇護,保佑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關鍵字: 云南 云南省 福祿壽 遷糯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