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古鎮
斗轉星移,滄桑變遷。“鹽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卻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風貌坊巷,頗具明清風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戲臺,以及古寺廟、古鹽井、煮鹽灶戶等,特別是享譽省內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游客。
“王字型的武家大院豪宅、貞節牌坊、道光皇帝的御筆、飛來寺、以前曾產過鹽的鹽井及鹵水池子仍留在那里。在龍祠內懸掛著雍正皇帝所題寫的牌匾,上書“靈源普澤四個大字。此匾長2米多、寬80厘米,匾上雕有9個龍頭。“靈源普澤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對當時黑井鹵水惠澤普天下的評價。還有始建于明末,完工于清道光年間,至今仍發揮著防洪作用,護衛著黑井鎮的安全的黑井慶安堤,也是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那些古鹽井,煮鹽灶,仿佛在向人們傾訴著歷史的久遠和滄桑的變遷hellip;hellip;
古巷幽幽,木刻花窗,雕梁畫棟上附著的蛛網塵絲,青石板路上的深深蹄印,無不在訴說著它的歷史與曾經的輝煌hellip;hellip;與麗江古城的小橋、流水不同,黑井古鎮則多了幾分古之悠悠,情之綿。龍川江穿城而過,紅砂石鋪就的漢代馬幫道與城中寬不過三尺的街巷相依相偎。月朗人寂的晚上,紅砂石砌成的石碑坊漠然矗立,五馬橋邊的萬家燈火,敘說著一個遙遠深邃的繁華世界。綿綿秋雨中,伍家大院風化的石柱腳、黑井文廟中斑駁的石墻都在訴說著一種破而不衰的風骨。
在黑井,現存的鋪臺大約有160多個,有的仍在使用,絕大部分已廢棄。所謂鋪臺,就是當地住家在自己臨街街面用青石板砌出的一個平臺,并將各種物品擺在臺上出售,買賣一目了然,十分方便,趕馬人牽著馬便可以買東西。有的店鋪為吸引顧客,還在鋪臺上放一瓦罐水和一把木瓢,供顧客和趕馬人解渴。
關鍵字: 云南 祿豐 青石板 黑井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