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熱帶雨林景區
莫里熱帶雨林景區中位于瑞麗、隴川、畹町三縣一市接合部位的莫里峽谷境內、瑞麗江的支流扎朵河上,有一處鮮為人知的壯麗景色,這就是扎朵瀑布,它藏于山巒疊翠、萬木崢嶸、雙峰對峙的廣弄山和廣馬山之間,由40米高的懸崖傾倒而下,似一匹巨幅白綢。遠離里許,就能聽到它雷鳴般的吼聲,真可謂氣壯山河了。若順河而上,來到瀑布前的巨石上觀景,只見懸崖斷壁上雪噴云涌,似白練,似輕紗,似霧雨。崖下深潭,鵬擊波驚,驚濤駭浪,如萬斛明珠沉于瓊海,真有“疊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的景象,每當陽光燦爛、天高氣爽、煙消霧散的早晨,會有長虹升起。
這里是正待開發的新興旅游區,除壯麗的瀑布外,扎朵河流域還有亞熱帶雨林、熱泉、佛腳印、碧溪、怪石、繁花、珍禽共同組成的天地,多像一個童話般的境界。由于河床地勢陡峭俗深,亂石崢嶸,迂回曲折,河水清澈湍急,時而涌起朵朵雪白的浪花,時而又像一群巨獸在巖石間亂竄,形成不少奇險景觀,真有“九曲十回通幽處之感,而使人樂而忘憂了。
莫里熱帶雨林景區中的“扎朵是傣語地名,意即佛腳印。位于瑞麗市莫城農場三分場西面,自“320線沿莫莫河溯流而上二里許。此地三面環山,有一聲近十畝的平地,叢林森林,五株老態龍鐘的大青樹盤根錯節。古榕下有座傣式亭,內有一塊筆籮石,在它傾斜于地面的巖壁上嵌有一個巨形左足印,趾掌清晰可辨。足印長96厘米,前掌寬43厘米,足弓寬33厘米,后跟寬52厘米。信眾涂以金粉,愈發栩栩如生
巖頭燭光點點,香煙繚繞。每逢佛教節日,香客絡繹不絕。 據傣文經典《召扎隨朵文》(即《釋加牟尼經歷》)載:佛主出家為僧的第37年初,便到扎朵訓導大象,使之皈衣佛門。另據《鈸塔八洞環丁帕拉》(即《佛主與扎朵》)載:佛主在雷奘相(含瑞麗芒約佛寺)傳教期間,因弟子讀的經典不同,發生了學術爭論和吵鬧。佛主調解無效,忿然出走,只身到扎朵山洞修行。二個月后,佛主馴化了野象。在象擔心佛主洗冷水浴會受涼患病,使用牙撬腳踩,挖了一個水池,找來柴火燒紅石頭,然后將燙石推入水,冷水就變熱了。
自佛主離開雷奘相后,百姓便不愿給寺僧供食物。眾僧斷炊,只得和解,并公推佛主的堂弟到扎朵請佛主回寺。佛主聽了堂弟的哭訴,決定立即返寺。象群戀戀不舍,傷心至極。佛主見狀,對大象說:“我的弟子有危難,不去不行。你們對我恩,我忘不了。我留下一樣東西,讓你們朝朝暮暮都能看見我。說畢,佛主來到今瑞麗、隴川和潞西三縣交界之地,在巖石上踩下這個腳印。
佛腳印東南40米開外,有池熱泉,積水盈尺,溫度適中,清澈見底。它,就是當年野象為佛主修造的沼池。距佛腳印約60米的西南側,有三座古塔遺址,據云為麓川王所筑,現僅存三堆殘斷風化的紅磚。沿塔址旁的小徑溯流西行約一公里,即抵高約30余米的扎朵瀑布。此外,在距佛腳東北方約2里地的膠林山腰,尚有一個巖洞,可容納百余人,傳說佛主當年就在此修行。
1949年,遮放土司曾重建扎雜佛寺,并請一位景頗族長老任主持。后來僧亡寺塌。1985年德宏州委統戰部宗教產撥款6千元,作為修葺扎朵圣地的專款。1987年中緬兩國邊民信眾又集資建亭,以保護圣跡。因為關于扎朵的傳說上了經書,廣為傳播,所以佛腳印在南亞、東南亞佛教界享有盛名。
關鍵字: 冷水浴 熱帶雨林 瑞麗 莫里 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