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略15——日照下的大昭寺與夕顏中的布達拉宮
如果回憶是一次新的旅程,而它卻在大昭寺輝煌瑰麗的金頂面前仿佛突然間中斷,那許多不連貫的記憶碎片,似乎都被它千回百轉的凸凹起伏吸納了進去。陽光下,知覺與智識遙遙相對,空間一覽無余。
有關大昭寺的背景和傳說,想必無須贅述,這里有詳細介紹。而我則更習慣于用眼睛去旅行,因此留意的主要是色彩和樣式,最重要的,是其建筑氛圍。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筑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而各種風格的交互輝映,又更顯得渾然大氣,風情萬種。
仍然是這些壁畫最讓我著迷。大昭寺保護得好,墻壁上鮮艷的朱色,壁畫上生動的線條與色彩都宜舊宜新,無可挑剔。而這一切,在新修建的寺廟上幾乎再也看不到了。
世界最長的轉經廊據說在拉卜楞寺,那里我去過,但那個轉經廊是在露天里,陽光下,轉經的感覺是暖意,是喜悅,是新鮮的發現,而這個轉經的過程給人感覺是探險,是莫測,是神秘幽深。因為當時大昭寺一層有物在翻修,搭有腳手架,許多游客都沒發現那些小小的巷道。要不是羊男招呼我,我也差點錯過。
我們轉了整整一圈下來,摸過了每一個轉經筒。一對老外青年男女跟著我們進來,可是走過一道回廊之后,看見前面還有那么長,搖搖頭,便放棄了。
(從大昭寺眺望布達拉)
拉薩在我的印象里,是整個空氣里都充盈著自由的城市,任何衣著行為,都不會有人側目。走在街上,感覺自己也是這空氣中的一顆微粒。這天,我在離布達拉廣場不遠的地方,破天荒地打了個越洋電話,告訴遠在東京的朋友:我在西藏,我在拉薩。我想,他會明白。
關鍵字: 大昭寺 布達拉宮 轉經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