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凈土”阿里吃、住、游全攻略
阿里地區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位于西藏自治區西部,北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與印度及泥泊爾毗鄰,東靠日喀則、那曲地區,西與克什米爾等地區接壤。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500公里,面積為30.5萬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的屋脊”。全區山脈縱橫,雪峰林立,北部有昆侖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自西向東綿延;中部岡底斯山脈從西北向東南斜貫全境;南部有喜瑪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綿亙于中印、中尼邊境。邊境線長達1116公里,通外道路山口近60條,形成祖國西南邊疆的一道天然屏障,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這是一片無垠的高原,這是一片恢弘的土地。它深鎖著古格的千古之謎,它造就了土林的千姿百態,它沐浴著神山圣湖的圣潔之光。它是那樣的神奇、夢幻、風采迷人……
其實,這塊離藍天和太陽最近的土地,從久遠的時候起,就被西藏苯教、佛教乃至印度教的信奉者尊為神靈之所在的世界中心。這個中心便是指綿延千里的岡底斯主峰--崗仁波齊。崗仁波齊,藏語的意思是“雪山之寶”或“雪圣”。相傳它是佛主釋迦牟尼的道場,印度教說它是濕婆大神的殿堂,佛教中的須彌山便指此山。
這座亞洲歷史上最著名的山峰,坐落在阿里普蘭縣境內。峰頂終年冰雪覆蓋,形狀奇特而壯美,它像一枚橄欖,山尖如刺,直插云天。傳說,有福之人來此朝圣,還能聽到峰頂圣樂宮中的羅漢敲擊磐木板的聲音。在佛教徒的心中,崗仁波齊就是佛的象征。千百年來朝圣的人們風雨兼程,艱難跋涉前往轉山。他們認為,一生中只要到神山朝圣一次就算完成一件重要的善功。據說,朝拜崗仁波齊,轉山一圈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在輪回中免去地獄之苦,如果轉上一百圈則在今生便可升天成佛。
當地特色: 朝圣之路
世界上大多數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帶著強烈而巨大的心愿,沿著一條相對固定、充滿神跡啟示的圣路,向一個公認的圣地進發,這便是朝圣之舉。朝圣由來已久。在自然環境險絕卓著的西藏,朝圣尤其顯得精誠執著。
轉山是來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轉山道分兩條:外線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山線路,內線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線路。外線總長32公里,徒步需3天功夫,磕長頭則需15-20天。轉山人一般都是在轉足13圈外線之后再轉內線。每逢藏歷馬年,轉山的朝圣者最多,屬馬,馬年轉山一圈相當于其他年份轉山13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
因為有了“神山圣湖”,普蘭縣廣受旅游者關注。普蘭縣城北距獅泉河鎮398公里,南距中尼邊境約20公里,且鄉鄉公路相連。由于該縣地處喜瑪拉雅山脈南側峽谷地帶,加上與印度、尼泊爾相鄰,境外朝圣者和商販多由此口岸(西藏自治區重要的出入境口岸有亞東、樟木和普蘭。歷史較為悠久,擔負通商、外交、民間往來等重責)入境,現今普蘭一線已成為了西藏重要的國際通道,越來越多的旅游者通過這里來到神山圣湖旁,夢想能在這開放的神明世界中開放自身的心靈。
當地特色: 古格王朝遺跡
阿里的古格王朝遺址,位于札達縣城以西18公里的札布讓村后山。在相對高度300余米的山上,從下而上依山而建的房子有300余間,洞穴300余孔,山腰數處寺廟完好,山頂白宮嵯峨。
在10世紀到17世紀這里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直到公元1635年,拉達克人進犯札達,古格國土淪陷,留下一個類似圓明園的故事。現存于寺廟內的壁畫,可以說是古格遺留下來的最有價值的藝術品。雖已幾百年過去了,但留下的壁畫無論色彩、線條、內容上都能與敦煌壁畫相媲美。
除了釋加牟尼、古格王、王妃等壁畫內容外,在山頂的護法神殿壁畫主體部分大多為密宗男女雙修佛,畫風強烈潑辣。壁畫下方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地獄之苦,各式刑罰慘不忍睹。邊飾則是一長排數十位裸空行母,她們撫媚優雅,儀態萬方,無一雷同。
阿里的最佳旅游時間:
阿里的年平均氣溫19℃,阿里地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日均溫差很大,8月白天氣溫為10攝氏度以上,而夜間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一定要帶好足夠御寒的衣物。
阿里全年降水量極少,且季節性強,雨量集中在5-9月份。
提示:每年的5-7月初以及9-10月可以游覽,7-9月初為雨季,道路非常難行。
行:前往阿里的道路可稱得上是世界上最艱難的。走南線在夏季常遇河水浸沒路面,越野車常在水里走,車陷在水里泥里是家常便飯。走中線和北線,多數時候行走在無人區,所謂的路是車和人亂闖出來的,常會迷失方向。目前未開通旅游班車,需租越野車前往,車費是天價,過路便車很少,需有較多的時間等候。
住:進入阿里,沿途只有縣城或較大的鄉鎮才有招待所和家庭旅館,若不能在黑夜來臨前抵達城鎮,就要在藏民的帳篷或自帶帳蓬露營,需自帶睡袋。住宿條件較好的唯有地區行署獅泉河。
吃:與住宿的情況一樣,只有到達縣城或較大的鄉鎮才有小餐館,以川菜和藏菜居多,途中往往要嚼干糧和方便面。不過,這里的羊肉和牦牛肉相當鮮美。
娛:這里幾乎沒有現代娛樂設施,只有縣城有簡易的卡拉ok廳。但沿途所經草原往往能見到牧民邊放牧邊放聲高歌或跳鍋莊舞,游客可參與同樂。
購:阿里地處高地偏角,交通閉塞,生產落后,土特產和工藝品可作手信的極少。藏刀、佛教用品、銀飾、藏式首飾尚可作紀念品,在普蘭國際市場可購買到印度和尼泊爾產的印度香、首飾及工藝品等。
交通介紹
拉薩到阿里、阿里到崗仁波齊、交通公里數、新藏公路
拉薩到阿里
從拉薩到阿里有兩條道,北道1760公里,南道1190公里。北道車更多點,南道幾乎只有旅行團才走。
拉薩-拉孜-桑桑-22道班:過了桑桑后是南北道分岔的22道班。公路在拉孜過后6公里離開中尼公路向西行,大約235公里到雙道班。路面情況相對好,卡車可平均開40公里/小時。
沒有班車走這條路,唯有租車或搭便車。租車最好在拉薩或日喀則,不過日喀則的旅行社比拉薩的旅行社要更關心旅行者的錢包多少,而在提供服務承諾方面稍差一些,因此要多方詢問才行。
旅行者想搭便車去阿里,要先到日喀則或拉孜。拉孜更好些,去阿里或尼泊爾的車都經這小鎮。一些旅行者會到拉孜前面6公里的分岔口等車,過了分岔口便是一個大橋,所有去阿里的運輸車都從此通過,是個搭便車的好地方。
北道
拉薩-日喀則:拉薩到阿里,北道更遠更難走。拉薩到拉孜是一條直道,尤其到日喀則是條柏油馬路,長250公里,路過羊湖。如果你想觀湖,得走舊高速,舊路340公里,難行,包括爬甘巴拉山口,在頂峰可鳥瞰羊湖。由于比新路耗時,只能在江孜或日喀則住一宿,而不能直達拉孜或更遠。
日喀則-拉孜:日喀則至拉孜157公里,路直且平。接著,搭便車者可在拉孜或其后6、7公里的大橋找車,大橋更好。拉孜有幾間旅館,15元/人,幾間飯館。這里也是到阿里前吃的最好一餐了,有商店賣面條、糖、餅干、飲料,在這趕緊補上還需的物品。
拉孜提示:拉孜往前很少食宿,卡車得不停地往前走上一天直到下一宿點,且得視乎車是否常壞及道路有無塌方。
拉孜-卡嘎:過了大橋,進入河谷,有散落著的一些藏民村莊,如果司機好心愿常停車的話,這是個照相的好地方。直走50公里到了卡嘎鎮,藏村在路的右面,卡車中站在左面稍前,有基本的食物、啤酒和住宿,鎮旁有一個如畫的湖。
卡嘎-桑桑:往前65公里是桑桑,稍大點的小鎮,有飯店、商店、住宿。桑桑和卡嘎都是10元/晚。
桑桑-22道班:從桑桑到措勤370公里,路上基本沒食宿。桑桑過后125公里的雙道班有個殘
關鍵字: 尼泊爾 日喀則 普蘭縣 朝圣者 西藏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