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壁
西藏壁畫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歷代畫師的不斷實踐和錘煉,學習吸收國外繪畫的長處,融匯貫通,使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五彩紛呈的藝術形式,豐富廣泛的表現內容。如有歷史掌故、人物傳奇、民間傳說、藏醫圖解、星算占卜、宗教神話等內容,是西藏傳統文化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繪畫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瑰寶。
壁畫(ldebsris)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繪畫形式,因畫在大墻上,所以叫“壁畫,描繪的主要是宗教題材,描繪神靈和其他一些精靈、宗教故事等等。寺院、廟宇、宮殿、私人住宅、工棚、驛站以及各類客店都可以看到壁畫,有時也在戶外畫壁畫,寺院殿堂的天花板更是經常畫壁畫的地方,偶爾也畫在經堂的梁柱之上。
在西藏的宮殿、寺院以及藏族居家、莊園的經堂里,都有繪制壁畫的傳統和懸掛唐嘎的習慣。那些著名古代建筑,可謂座座繪畫藝術博物館。古代畫師們創造出許多具有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壯觀畫卷,其數量之多,非常驚人。大昭寺的壁畫面積達4400平方米,如果把它變成一米寬的彩帶,可以環繞八角街五圈多。各大寺廟中,都藏有相當數量的唐嘎。布達拉宮的二幅大唐嘎長達五十余米。為了存放這二幅大唐嘎,布達拉宮賽佛臺腳下,還專門建造了一幢34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作庫房。每年藏歷二月三十日拉薩要舉行賽寶法會,哲蚌寺廟的幾千喇嘛身穿佛衣,手持各種珍貴樂器、祭器、旗帳幡等物,自大昭寺出發,過疏璃橋,到布達拉宮前舉行宗教儀式和各種表演,這時,賽佛臺上就掛出這二幅巨大的唐嘎佛像,極為壯觀。布達拉宮紅宮第六層壁畫回廊南側的一幅“賽寶會壁畫,就是描繪懸掛唐嘎的情景。這幅壁畫的畫面場景宏大,從布達拉宮一直到大、小昭寺,畫中人物不下千余個。非常氣魄和壯美。
壁畫,含意明確。唐嘎,系藏語,即錦緞鑲邊的布軸畫或絲繡。兩者無論是內容還是表現技法都十分類似。壁畫與唐嘎的題材十分廣泛,有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西藏風土、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涉及政治、經濟、歷史、宗教、文藝、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堪稱形象的百科全書。這些精湛的藝術品是藏族文明的史詩。按繪畫所表現的內容可分為:
宗教畫:有佛、菩薩、天王、度母、天女、密宗本尊和護法神等偶像畫。大昭寺、扎什倫布寺,以一組廊院專門繪制千佛,氣勢很大。宗教畫中還有辨經、跳神、弘法、傳經等宗教活動和表現宗教世界觀的“壇城畫(金科)、“須彌山圖、“六道輪回圖。這些畫形象描繪“因果報應、“輪回轉世的抽象教義,鼓吹“天堂地獄、“人生皆苦宿命論,具有強烈的宣傳效果和麻醉作用。
傳記畫:有表現釋邊牟尼生平及前世各種故事的本生圖和佛傳;有大師傳(蓮花生、阿底峽)、法王傳(八思巴、米拉日巴、宗喀巴、五世達賴)、藏王傳(松贊干布、赤松德贊)等等。這些壁畫往往用幾十以至幾百幅連環畫面,表現人物的生平事跡。如布達搠宮紅宮第五層司西平措大殿的西壁上,全部是五世達賴一生的活動。壁畫面達幾百平方米。有一組唐嘎,以一百多幅畫面描繪薩迦法王八思巴降生、赴京州、應召進京、返藏、二次入京、皇帝冊封、圓寂等整個生平。古格王朝遺址白廟中繪有吐蕃王朝世系圖,概括了王朝的發展過程。
肖像畫:有松贊干布、赤松德贊、赤熱巴巾等藏王像,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尺尊公主等后妃像;有達賴、班禪等高僧活佛像等。
故事畫:以猴子變人最為著名。布達拉宮白宮東大殿、羅布林卡達旦米久頗章小經堂的“獼猴變人壁畫和大昭寺主殿內門楣上的木雕,都是有名的作品。故事說在古代西藏,一獼猴與石妖結為伉麗,生下六個猴兒,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糧飼之,遂變為人。壁畫和木刻中在石妖向獼猴求婚、神靈力主通婚等內容。雕刻非常動人,稱得上是難得的珍品了。
風俗畫:壁畫中還有許多畫面,表現了藏族社會生活和各個方面,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和體育競技活動,大昭寺主殿西壁南側一組慶賀圖有歌舞、樂器演奏、競技表演,場面非常熱烈。布達拉宮壁畫中有賽馬、射箭、摔跤、抱石等各種民間體育活動。桑鳶寺主殿回廊中有一組民間雜技如馬技、倒立、攀索、氣功表演等,人物神態動勢栩栩如生。
建筑畫:西藏古代建筑壁畫中,都有許多魏偉壯觀的建筑形象畫,如大昭寺、布達拉宮、桑鳶寺、扎什倫布 寺、薩迦寺、山西五臺山等等。桑鳶寺全景圖和落成圖,畫工精心描繪了五十余座殿宇、佛塔和眾多的人物形象。布達拉宮興建圖是一組上百幅畫面的組畫,生動地再現了公元十七世紀修建布達拉宮的情景:石匠們在忙碌地開山鑿石;拉薩河上牛皮船運送著石料;成千上萬的勞動者攀行在布達拉山坡上;數不清的石匠、木工在砌筑墻體、搭置梁架hellip;hellip;正是這些藏族人民,以他們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的品格,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這組壁畫是一份難得的關于藏族建筑營建的形象資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歷史畫:這類壁畫,以史實為依據,著重表現歷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其中以謳歌藏漢民族血肉相連友誼的作品,尤有特色,引人注目。“文成公主進藏故事,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都繪在醒目的位置。畫面通過“使唐求婚、“五難婚使、“公主進藏等形象,生動描繪了貞觀十五年唐蕃聯姻的歷史事件。大昭寺、布達拉宮中的“歡慶圖,再現了文成公主駕抵“邏娑時,吐蕃人民以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的歡迎場面。布達拉宮白宮東大殿內“照鏡子壁,描繪的是公元710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的歷史。史布林卡達旦米久頗章內一幅“宴前認舅,畫的是金城公主的故事。公主與藏王赤德祖贊聯姻,生下王子,被藏王另一王妃搶走,公主十分悲傷。當王子周歲時,藏王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公主和大唐使者、王妃和重臣貴戚應邀參加,分列兩旁就座。藏王將斟滿酒的金杯遞給王子,說將酒獻給你舅舅。王妃及其貴戚,拿出各種珍玩衣物,呼喚王子,而王子卻將酒送到唐朝使者手中,撲入其懷說:我是漢人的外甥。母子重聚,情景動人。布達拉宮紅司西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達賴朝見順治圖,記述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達賴“赴京、“覲見、“游樂等各項活動和歡迎盛況。這些壁畫,生動地頌歌了藏漢民族間團結友好的歷史。
西藏壁畫與唐嘎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布局上疏密參差,以虛濟實,活潑多變。畫法上主要有工筆重彩與白描種種,首先按照造像量度標準起稿,面部五官、頭、胸、腰等各個部位的比例均有嚴格的要求。然后著色,用色上強調對比,講究色彩富麗,追求金碧輝煌的效果,并用點金和其它中和色統一畫面。最后線描,線條勾勒,一種線粗細一致、剛柔相濟,另一種運筆有粗有細,頓挫變化,隨畫面的區別而運用,有的線條粗獷有力,有的圓潤流暢,均能達到傳神動人的效果。
西藏壁畫與唐嘎,經過畫師千百年不斷創造,在本民族繪畫傳統的基礎上,吸取了漢地及鄰邦印度、尼泊爾等外來的繪畫技藝,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民族的特色。并在長期實踐中,出現不同流派,其中以“門當、“青孜兩大派最為著名。門當派畫風嚴謹端莊,大昭寺、布達拉宮一些壁畫就是他們的作品。青孜派風格奔放活潑,夏魯寺、白居寺、托林寺中的壁畫則是這一派繪畫成就的代表。
關鍵字: 古代建筑 大昭寺 布達拉宮 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