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央東嘎洞窟遺址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于扎達縣扎布讓鄉皮央和東嘎村北2公里處。整個遺址坐落于一座干涸河岸階地上的山丘上,山丘高出階地約90米,呈魚脊狀東西橫列。建筑遺址主要分布在山腰、山腳以山頂的南北兩側,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遺址有佛殿、窯洞、佛塔、石窟、居民等各類建筑遺址。其中,貢康是開鑿于山巖內的窯洞佛殿,原主供古魯金貢布(護法)塑像,內壁繪滿各類壁畫,現僅存部分壁畫,其風格與古格壇城殿內壁畫相似;杜康(集會殿)位于貢康東側的山坡上,現僅存墻體,系土坯砌筑;佛塔遺址有2處,即單獨的佛塔和塔體共9座;宗山位于遺址最東端,名為quot;克松朗杰宗山quot;,據傳為古格王國后裔米旺朗杰所建,建筑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現僅存殘墻;遺址中窯洞的分布相當密集,環繞山體層層分布于山頂、山腰、和山腳,約為2000余孔。距崖頂50米處分布有3個窖洞,兩大一小。據洞內壁畫推測,此3洞均有1000年左右的歷史。洞內壁畫保存較為完整,筆法粗放,色彩艷麗,用料考究,許多壁畫還采用了金絲鑲嵌,與古格、托林的壁畫風格迥異,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正是由于皮央東嘎洞窟壁畫高超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古格王國 國務院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