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噶皮央石窟
具有世界性意義的課題
東嘎一皮央石窟遺跡的發現,不僅填補了西藏西部古代石窟藝術的一個重大空白,更為重要的,還為我們揭示了西藏西部在整個亞洲古文明之鏈中所占據的十分顯著的地位。
西藏西部的佛教洞窟壁畫,通過幾年來考古調查所掌握的線索,并不僅限于東嘎-皮央一處,在以古格王國為中心的阿里高原有著廣泛的分布。從阿里所處的地理位置上來看,它正處在與中亞、南亞兩大佛教流行區域的交點上;而從皮央-東嘎洞窟壁畫的繪制方法、風格特點以及人物與動物的特征等許多方面觀察,無疑都與中亞、南亞的佛教藝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例如壁畫中的對鳥、對獸以及聯珠紋飾等,曾經都是中亞古代波斯藝術的特點之一;而壁畫中人物所著的大三角形鑲領長袍,在敦煌吐蕃時期所開鑿的石窟壁畫中也是比較常見的衣飾,表明二者之間在文化上的相互聯系。因此,西藏西部的石窟藝術成份中已有跡象表明其有可能直接從南亞傳入,與印度后期波羅王朝時期的密教藝術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它很有可能又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來自中亞的某些佛教藝術的成分。嘎一皮央石窟藝術發現迄今,各項研究工作目前還在深入進行之中,中國漢藏兩族的考古、歷史、藏文等各方面的專家,正在繼續從石窟形制、壁畫內容、題記、顏料成份等不同的角度,結合以古代文獻典籍進行綜合研究。這些研究,可以說是一個具有世界性意義的課題,已經引起許多國家和地區學者們的高度重視。我們深信,中國學者的研究,將可望取得重大的進展,為中國古代文明史寫下新的篇章。
關鍵字: 古格王國 札達縣 象泉河 阿里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