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東線穿越行記-上
被洛克稱為“無例外的最美麗的一片水,無法想像比這更美麗的一個布景”的瀘沽湖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海拔2690米,整個湖泊形似曲頸葫蘆,湖心點綴著諸多島嶼,四周群山環抱,湖光山色,宛如仙境。
環湖的村落聚居著摩梭、納西等民族,摩梭人為原住民。本土宗教達巴教、本教、花教、黃教各派宗教在這里融合很好。身臨其間,水天一色,湖水清澈如鏡,藻花蕩漾,緩緩滑行于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寥寥飄浮于云水之間的摩梭民歌,幾分古樸、幾分寧靜……
晨霧中的布瓦島
湖畔白塔
光與船
獅子山
水蛇捕魚——趙家灣
湖里生長的藻花——水性楊花
虛心接收大理買買生的批評:把云南的海菜花說成“水性楊花”。我汗啦!那可是云南獨特的美味啊!
更正:湖里生長的海菜花
里格半島
花海
晨霧中劃著豬槽船的摩梭姑娘
在趙家灣的這家燒烤攤三個人竟然花十二塊錢吃罷午餐
大麗菊——這種很適應高原生長的花卉在瀘沽湖幾乎家家門前都種植
豬槽船承載著瀘沽湖多少的前塵往事?
一片蔚藍
薄霧清晨,依依不舍離開剛從睡夢中醒來的瀘沽湖,包車前往永寧溫泉鄉采購生活物資。永寧與瀘沽湖只隔著一座格姆女神山,曾是川、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今天這里的商品交易仍輻射著寧蒗、木里、鹽源等縣,街上商鋪林立,車馬穿梭,好不熱鬧,昔日的繁榮可見一斑。這個的高山壩子四周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卻是世界最高的水稻產地之一,牦牛、黃牛、水牛三種生活在不同氣候帶的牛在這里“三牛同堂”,一個隱藏于深山的富饒之地。
此行是穿越之旅更是朝圣之旅,在集市里我買來風馬和飛馬小心放進背包,在這結伴跋涉的路上我要表達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對神佛祖魂的崇拜與禮贊,以祈得周圍神靈的許可和福佑:同行的隊員平安順利完成的心愿……
上午10點抵達到達瓦洛片草場,我們將在這里與馬幫會合,高原陽光熾熱如同我們的內心。既然是徒步的起點,全體隊員和因岳母生病不能前往的瀘沽湖向導楊扎西合影留念。草場上邂逅了在8264游記中多次看到的放豬的老大娘,她那張寫滿歲月滄桑的臉龐依舊那么安詳、淡定。剪股穎、清溪自告奮勇留下來照看背包以及協助向導上包,其他隊員趕在正午前盡量前行至土其村口岔路避蔭等待馬幫。
土其村,我們經過的第一個自然村,村里小孩好奇、膽怯的眼神打量著我們,眼睛如此刻的天空湛藍清澈。
接近1點終于等來馬幫,10名隊員、3名向導、8匹騾馬,浩浩蕩蕩開始了洛克東線的穿越之旅。
越過一片片微波般起伏的高山丘陵地帶,2900米的埡口下利家嘴村展現在眼前,一片片形狀優美的丘陵與山脊,層層交疊著向遠方延展,愈行愈高,最后幻化為山巒。而整個村莊在青稞地與土豆花的環抱中正靜靜地享受著陽光的恩賜。
正午時分,酷熱難耐,不敢停留穿過村子向山林走去,行走于松林間避蔭效果雖然不佳,但比起完全暴露在曠野中已經舒適很多。下午3點半左右行進中不經意的轉彎,一個繁花盛開的高山臺地躍入眼簾,這就是今天的營地,簡直就是仙境!四周松林環繞,一條山澗淙淙流淌。在這里,花兒是歡愉的,人是歡愉的,連卸下重負的馬兒也肆意在灑滿鮮花的草地上打滾。
進入利加嘴地界,我們便離開云南來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的境內,此后的六天我們將穿行于雅礱江流域的這片貢嘎嶺山脈的高山峽谷中。木里林區活立木蓄積量1.18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的1%,以縣為單位居全國第一,是我國僅存不多的原始森林區之一,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林。
夜幕降臨,在繁星的搖籃里,伴著馬兒鈴鐺唱出的催眠曲,我很快進入了夢鄉……
晨霧中的安娜島
正享受陽光的利家嘴村
美麗的高山臺地——第一天的營地
拂曉時分,營地開始騷動起來,或許是午夜后的陣雨驚擾了大家的美夢,亦或許是大家對前路的期待,上午8點剛過在細雨中便整裝出發了。
持續的緩坡上行,一路悉心體會雨的滋潤,追逐每一滴雨滴的行蹤:有些落在草地上,悄悄地隱身滲向草根,在土中沁入、流動;有些落入花萼,輕輕地親吻花瓣;有些順著松林的尖端滑落,濺起的水花在松針間簌簌滴落,晶瑩、閃亮低訴細語;有些則直接墜落于巖石上,為這與大地萬物難得的約會而輕鳴樂鼓……這些快樂、幸福的雨滴在天地間孕育著怎樣的新生命、新世界?
翻過埡口所有的人驚呼:太美了!屋腳村赫然盈滿雙眼:布滿圓頂土丘的開闊山谷像一張巨大、柔軟的綠色絨毯連綿起伏向前延伸,碧草之上鮮花、灌木、突兀的巖石、羊群、牧馬,成片或零星精美的鑲嵌其間;遠山向上伸展的是晦暗森林,寫意、皓白的云霧縈繞在山巔;如不是裊裊炊煙的提醒,我已不知這是人間……以前從未見過這般柔美而壯麗的景色,這樣的時空里閃耀著怎樣的靈性光芒?我找不到恰當的詞句來描述此刻的體會……
上午11點左右到達土路邊的屋腳蒙古族自治鄉,路牌提示我們走向亞丁的方向。路旁的小河夾帶泥漿躁動著匆匆流過,驀然抬頭,山坡上的幾間木屋竟有幾分怒江五里村的味道。在一掛清冽的瀑布前吃罷泡面,經葛嘎折渡河上至羊棚,我們已進入木里林區,巍峨的群山之中完整地保存著高山常綠落葉闊葉與針葉樹種混交的原始次生林帶。柳杉、油松、竹林,郁郁蔥蔥,蒼翠欲滴,一條碎石路蜿蜒其間。馬夫小楊告訴我這兒已進入螞蝗區,太陽在濃密的云層間忽隱忽現,仔細觀察路面以及積水的小水凼,心中竊喜:沒有螞蝗。
下午4點在碎石路至半山臺地相對高度近400米的陡坡上,一場過山雨、一個低級錯誤、讓我獨戰螞蝗,第一次體會到東線心靈與身體的天堂地獄之說。成都出發前就不慎感冒,昨天方停止服藥。艱難的2小時,上到狹小的營地支好帳篷,換下濕漉漉的衣服,一量體溫37.5°,趕緊吞下n顆藥丸,放棄晚餐,一杯奶茶,睡覺!我需要盡快恢復體溫和調整狀態。
帳篷外雨又沙沙地下了起來,躺在溫暖的睡袋里,內心是滿足的,辛苦著、愉快著,這就是我的山居生活。明天有三個埡口在更高處等著我……
迫不及待地走進她——無數攻略里提及的屋腳村,又一說她叫八一村。無論屋腳還是八一我覺得這些名字都配不上她的柔美……
路遇兩位美女,一位穿著彝族服飾,衣裙很是漂亮!
午餐的路邊一片小花園似抽象派的油畫
昨晚休息很好,體溫也恢復正常。濃密晨霧籠罩營地,隊員忙著整理行裝,清理帳篷、背包及衣物上殘存的螞蝗,馬匹在這里遭受重創遍體鱗傷,大家心痛不已。8點隊伍便要出發了,取出一些飛馬撒在進入臺地的路口。
迷霧中在高山杜鵑和松樹伴生的林間上行約1小時,抬頭看見瑪尼堆和風馬,茨古埡口到了。埡口在高原上不一定是最高峰,卻是可以用最短、最省力的路途進山和出山的山峰間相對較低的位置,我們的穿越之旅會翻越很多這樣便捷而艱難的地方。把代表藍天、火焰、白云、江河、大地的五色風馬掛在埡口,而放飛的五色飛馬在白霧中漫天飛舞,它們紛紛揚揚將我的敬畏、崇拜、祝愿在天地間傳達。
沿著布滿礫石的陡坡下到牛棚。大家很是懷念溫泉鄉的酥油茶,問牧民:有酥油嗎?答:沒有。失望中跨過溪澗來到牦牛場,這里是典型的高寒草甸,生長著種類豐富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小灌木,草群高3~10厘米,群落結構簡單,層次不明顯,生長密集,有的形成平坦的植氈,肥美的夏季牧場。
稍作停留,達克谷多埡口就在前方。走在鋪滿礫石山路上,坡度不大,但隨著海拔的提升漸感吃力,埡口比較開闊,沒有多少印象中埡口的影子,山風呼呼從耳旁吹過,想起齊秦的一首歌《埡口》:
我愛去兩峰之會
因為那里的風最大
我不愛說話
因為我來自埡口
兩峰交匯的埡口
是風的故鄉
每當月落在大地
我獨坐靜聽風吼
……
下到埡口不遠的冰蝕湖,我們在這里午餐。走過卡爾牧場我們向今天的最高海拔——月牙狀的雀兒山埡口挺進。風依舊呼嘯著,在這高寒貧瘠的高處,只有一些頑強的生命還在怒放,擯開了塵世的掛念,涌現自由、美麗、友愛,此刻這山的絕美已然呈現……
轉瞬大地煥發熱情光彩,令本來就因缺氧極限運動急促跳動的心臟更加顫動不已:臻美的花園谷地,長度約5公里的碳泥沼澤濕地,木里苔草、灌叢滿布谷底,一條小河蜿蜒若絲帶飄然流過,金黃色燦爛的野花像星星灑滿整個溝谷……
下午6點抵達營地——谷尾地勢較高的大斜坡,地勢限制不能搭九頂帳篷,我選擇宿牛棚。
太陽西沉,峰脊上映著余輝的杉樹靜默沉思的站立著,接受陽光的告別;星光代替日輝延續色彩的魔幻,在夜風中傾吐自由的氣息……
午餐的海子,這是個冰蝕湖
地貌和格薩拉有幾分神似,可惜這里沒有塔松
陽光照耀下的塔斯溝,這是是天使的花園
回望雀兒山埡口
溝內蜿蜒流過的小河
今天翻越了三個埡口,不少隊員們出現高反,花園谷地的臻美讓他們緩解很多
走出牛棚去迎接花園谷地的黎明,玫瑰色的晨光悄悄地爬至繁星間,將夜空渲染為莊嚴、高貴的紫色瞬間又化為寧靜、深遠的藍色,留下啟明星與月牙做伴……平直的光線驀地綻放,漫過山脊,逐一輕撫山谷里的每一個精靈,喚醒所有偉大的主人,讓他們在光的暖意中開始嶄新一天的快樂生活。
8點過,又是持續的上升,在原始森林里穿行,云杉、冷杉和高山櫟樹形成的森林,多種杜鵑散布在密林深處,青翠黛綠的各色樹木與淡黃的樹掛相映成趣,這里森林生態系統完整,在瓜別牛場和桑恒牛場之間的密林里我驚喜的發現一片高大的有樹中“熊貓”之稱的紅豆杉,這種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一聲感慨!
下坡的行進間路遇6位由亞丁反穿瀘沽湖的驢友,他們與馬幫拉下近2小時的路程,隊員們紛紛安慰:前面就是埡口,下到塔斯溝那里很美……是的,這樣的跋涉是艱辛的,卻又是無比精彩、燦爛的。
正午時分,在落葉松林里,一位山民挎著背囊從身邊走過,一陣馨香,這是“蘑菇之王”松茸特有的帶著野性的清鮮與傳奇的芬芳。大哥,是松茸嗎?是的。多少錢一斤?十元一斤。自此它成為我們一路的美食。
已在無盡連綿的群山間跋涉四天,今天近2000米的下降令膝蓋隱隱作痛,我知道舊傷發作了,有些沮喪:亞丁還那么遙遠,路途也越來越艱難……
就在此時,人與大自然完美的和諧杰作欣然呈現——邛引村,一個約200畝的平坦谷地,遠處貢嘎嶺主峰皚皚的冰雪毫不吝嗇地將接收到的太陽光輝反射到這里,星星點點的藏式民居散落在一塊舒緩的斜坡上,溪流繞過壩上的濕地閃爍銀鱗光花,青稞地里微風翻卷著層層碧波,村口的經幡、瑪尼堆以最簡單的方式對生命進行著最本質的表達,一切都充滿了虔誠……一個匆匆過客很難體會這大山深處自然如水的生活真諦,用雙眼和鏡頭記錄下一些朦朧的景象,顯得是那么的膚淺和粗糙……
今天,我們在邛引村休整半天,晚上大家給黑晶晶殿過生日,一陣歡歌笑語,一席把酒夜話……夜深了代表著黎明的到來,黎明的到來卻意味著我們將離開……
關鍵字: 原住民 瀘沽湖 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