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印象
成都杜甫草堂印象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
杜甫草堂面積240余畝,是格局典雅、建筑古樸、庭園幽美的文化古跡名勝,也是杜甫行蹤足跡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館藏最豐富、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
成都杜甫草堂現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杜甫離開成都后,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繪杜甫像于壁間,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屢興屢廢,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全面整修后,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經歷代維修重葺而保存至今,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1955年在此建立紀念館,1985年改稱杜甫草堂博物館。建館以來,不懈地開展文物和資料的征集、收藏、陳列和研究工作。在收藏方面,就其有關杜甫這一專題而言,現已可稱為國內的文物和資料中心。而館藏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歷代根據杜甫詩歌創作的書畫作品
《完》
關鍵字: 博物館 文學史 研究工作 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