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四姑娘山
自從在地圖上認識了四姑娘山,我就知道,有一天我會走在她的脊梁上。我這個愛游玩的人準備 劃了1年多,在去年國慶節的時候,我終于背起背包上路了。背包里裝著帳逢睡袋以及爐具等戶外“家當”,我將靠著它登上五千多米高的雪山、此次登山旅游的目的地——四川四姑娘山。
由于找不到同行的人,我還以為此次登山行動成了獨行孤旅。但在從福州到成都的火車上,我遇到了也是前往四姑娘山的山鄒和九七,他們邀我同行,一起攀登四姑娘山的三峰。四姑娘山三峰,海拔5664米(據相關網站資料介紹,亦有說為5355米的),在四姑娘山的四座五千米以上的姐妹峰中,她是高度僅次于最高峰幺妹峰的半技術型雪山,需要登山者有一定的技術和裝備才可以。這于我們這些愛登山的驢友來說,有著何等的魅力呀!于是,我當即決定改變登二峰的計劃,和他們一起挺進三峰。
跨越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份,在將近兩天兩夜的顛簸之后,才到達成都,在成都又花了1千多元買了冰鎬、雪爪、雪套、雪鏡等裝備后,緊接著次日再乘7小時的大巴汽車,我們終于在10月3日到達了四姑娘山所在的四川小金縣日隆鎮。
◆日隆鎮印象
這是個人口不過幾千人的位于青藏高原邊緣的小鎮,鎮區海拔三千米左右。在這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藏區特別透明澄凈的空氣、涼爽宜人的氣候、明亮耀眼的陽光,還有那高聳峻峭的雪山。一條格外清冽的由冰川雪水匯集成的溪流從鎮區奔騰而過,循河而上,可以看見那并排的插進云霄的雪峰,高大的山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身披銀甲的中世紀勇士。山鄒告訴我,那就是四姑娘山,“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也稱幺妹峰)依次并排站立著,以一種冷艷而高貴的氣質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這里的風景很美,除了雪山之外,還有草甸、牧場、嘉戎藏族風情等高原景觀。鎮邊的長坪溝、海子溝、雙橋溝是大多數普通游人向往的地方。他們一般騎馬游覽,而對于高遠的四姑娘雪蜂,則只能遙遙觀望。山鄒去年就來登過四姑娘山二峰,但遺憾的是,那一次他由于高原反應強烈,再加上惡劣的天氣,結果未能登頂。
就在街邊的飯店吃飯時,一位女游客由于高原反應,突然暈倒了。她的同伴又是掐人中,又是買來氧氣瓶輸氧,折騰了好一會兒才使她蘇醒過來。而我們三個也在到達日隆鎮一個小時后開始頭疼。山鄒連飯都沒吃,就返回旅店,倒頭昏昏睡去。我則忍受住頭疼的反應,緩慢地到附近山坡做些適應性活動,心里想著,這一次我們能成功嗎?我不禁在心里寫下了一個未知數。
◆進駐大本營
10月6日,在聯系好向導和馬匹后,我們終于向四姑娘山進發了。今天的目的地是三峰大本營,海拔約4454米,從出發的長坪溝算起,垂直高差為1400多米。而在這四五千米的高山,即便是輕裝徒步,在陡峭的山坡上,每上升幾步,也都會讓我們氣喘吁吁、眼冒金星。還好,由于之前對相關資料作了比較充分的了解,在鎮上又適應了一兩天,我們的狀態都還不錯。我們吩咐好向導,控制好節奏,終于在六個小時后上到了營地。
天馬上就黑了下來了,緊接著飄起了漫天的白雪。我們急忙搭好帳蓬,鉆進睡袋里,誰也不提開爐燒飯的事。不一會兒,帳外就堆起了厚厚的白雪。夜里,我們不得不好幾次起來抖落積雪,免得帳蓬被壓垮。雪一直下了整整一個晚上。清晨,我們鉆出帳篷,只見高大的山體一片銀妝素裹,峻峭的雪峰在云霧中時隱時現,映著晨曦的金光,如夢幻一般美妙。
10月7日,由于風雪太大,此外,山鄒的高山反應比較強烈,他除了頭暈頭疼,還嘔吐,把吃進去的食物都還給了大地,在這種情況下上到前進營地是不太可行的。我們決定在營地停留一天,順便進行高山適應,并作一些打繩結,冰鎬使用等技術的練習,準備明天凌晨直接沖頂。
◆終于成功沖頂
10月8日,凌晨四點半,九七的鬧鐘響了。然而,此時帳蓬外仍是一片冰天雪地,我們只好選擇繼續睡覺,心里想著莫非今天還是無法沖頂?如果那樣的話可能就只好下撤了,因為所剩的食物也不多了。所幸,五點多時,風雪小了。高山向導蔣二哥出帳蓬查看了雪況,覺得硬度和厚度都還可以,于是叫我們準備出發。
六點半,匆忙吃過早餐(1包快餐面和一根火腿腸),套上安全帶,戴上頭盔,綁好雪套,帶上冰鎬,我們向頂峰進發了。一路上景致絕佳,但氣候惡劣,山鄒為了減輕負擔,連相機都讓給向導背,也顧不上拍照留影了。
我們控制著節奏,橫切過一段陡坡,穿過一段長長的亂石坡,再爬上一個冰雪坡,1點鐘時,終于來到一個埡口——我們要攻克最后一道難關了。
擺在面前的是一道高兩三百米,最大坡度達七八十度的大石坡。坡上巖體風化嚴重,布滿了裂縫,在狂風的吹拂下,破碎的巖石不時從山體滑落。
由于九七和向導帶的兩段路繩總共只有140米長,所帶的巖釘也不多,我們不得不在最初的一段小心翼翼地攀爬,而在最后的一百多米的高度才使用繩索。
九七帶有上升器,他的上升還比較輕松,盡管很慢。而我由于臨時沒買到需要好的幾百元的上升器,自然難度增加不少,到中間地段的攀爬時異常艱難。
臨近頂峰的風異常大,陣風襲來,人都站立不穩。我們不得不貼著冰雪和巖石表面,用冰鎬固定住,等狂風過后才敢繼續攀爬。由于我們幾人共用一根主繩,繩子被繃得很直,這也增加了我們上升的難度。我在一個巖面上爬了幾次都滑下來。九七朝我拼命喊:用繩索打個意大利半扣再上!我急忙努力打這幾天剛學到的意大利半扣繩結,卻發現安全帶上的環扣被冰雪凍住了,戴著厚重的雙層手套的手根本無法將其擰開。冒著嚴寒,脫下手套,好不容易終于將環扣打開了,再套上繩結,卻發現由于繩子被凍得太硬,根本無法滑動,只得重新解開。
九七試圖將我直接拉上去,但由于巖面太滑,站立不住,我在拉著繩索努力幾次后,依然無法上去,卻差點耗盡體力,于是只能朝九七擺手示意暫停。
歇了好一會兒,終于又恢復了體力。這時我發現以上的巖區比較破碎,其間有突出或縫隙,適合攀爬,于是索性放開繩子,只讓它穿過環扣作為路繩保護,然后從側面迂回攀巖而上。這一招果然實用,我很快就爬到了九七上方。
這時一個意外發生了。我的手在試探中,才輕輕一觸,一塊臉盆大小的巖塊就滑落下來,朝下方幾米處的九七飛去。山鄒看到了,立即大喊:有落石,有落石!九七立刻拉著繩子往旁邊翻滾,躲過了正面一擊。過后一看,還好只是大腿內側被劃了一道兩厘米長的傷口,沒有流多少血,大呼萬幸!
風夾帶著雪凜冽地刮著,我臉上圍著圍巾,也難以抵擋狂風的切割,穿了兩層棉襪和登山鞋的腳也開始凍得麻木,這時是不能中途停下來的。就這樣,我們堅強地攀爬著,終于在中午12點正登上了三峰絕頂——一個僅能坐幾人的石臺子。
行程:
d1:10月1日,上午8:30蕉城車站出發,乘車到福州;12:27乘福州—成都的k392次列車,臥鋪458元。
d2:10月2日,火車上過一天,遇到山鄒,得知他準備去三峰,遂決定同他一起去三峰。
d3:10月3日,上午10:04到達成都,歷時近44小時。緊接著到火車站附近的成都軍供站住宿,兩人間每天50元,帶衛生間,條件一般。然后乘44路公交車去茶子店車站,買到次日早6:30去小金縣日隆鎮的大巴汽車票,63元。下午先是到青羊宮,再到南二段等多家戶外用品店買裝備。晚上與九七會面。
d4:10月4日,上午5點鐘,我、山鄒、九七三人打的士直奔茶子店車站,6:30準時乘車前往日隆。下午1:30左右到達日隆鎮,在二嫂家住下三人間。
d5:10月5日,休整、適應。
d6:10月6日,休整、適應。
d7:10月7日,上午10時許,進山,下午5時許進駐大本營bc。
d8:10月8日,等向導上午10點才到,大本營適應一天。
d9:10月9日,早4:30起來,雪還大,6:30出發,直接沖頂。12:00準時到達三峰頂,12:10下撤。5:00到大本營,收拾裝備,繼續下撤,到喇嘛廟向導二哥聯系好車來接,晚8:30抵達日隆鎮。
d10:10月10日,早6:30起床,吃好早飯,結好帳,8:00左右,乘過路的小金至成都的大巴汽車回成都。下午四點多到成都。火車站附近售票點買好次日上午10:24回福州的硬座票。
d11:火車度過。
d12:上午8:04到福州,直接西園車站回寧德。
10月7日
(一)進山,經歷一番磨合
今天終于可以進山了,大家心里都不免有些興奮。然而,早上吃完早飯時,蔣二哥蔣華人還沒到,打電話一問,說是他帶了人去二峰還沒有回來,請另外一個馬夫帶我們到大本營,他后面會趕到。然而,馬夫后來也沒有到,眼看著時間不早了,等得不免心焦起來。打了許多個電話,知道10時許,馬夫才到。到10點半左右,我們總算是出發了。
我們前面先坐車到喇嘛廟,然后按約定徒步下到中國移動的發射基站等馬夫。馬夫則牽著兩匹馬和裝備,在后面走來。
到喇嘛廟時,下起了淅瀝小雨,游客紛紛打傘,我們則穿好沖鋒衣、風雨衣繼續前行。剛開始是順著木板搭建的棧道往下走,下到河谷過橋后便只有土路了。由于下過雨,再加上游人馬匹的行走,路變得很泥濘。再往前走1里左右,我們看到了一座漂亮的藏民建筑,基站的鐵塔就在房子上方幾十米處。我們就在這兒等馬夫和馬匹前來。期間,有一些游人騎馬游長坪溝,也有藏民問我們要不要騎馬。
等了約有一個小時,馬夫終于到了,于是,我從馬夫那兒取下雪套來穿上。然而,等九七幫我將雪套穿上,準備出發時,我們發現,馬夫和山鄒一下子鉆進林子不見了。我們馬上趕上去,發現前面是兩三條有大有小的分岔路。我們趕緊叫他們停下來,可他們聽不見。他們沒有帶對話機,不敢貿然前行,便趕緊打電話。可是山鄒說向導在前面,叫不回來,說是只有一條路,叫我們自己上來。由于這是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上,稍一行動都是氣喘吁吁的。山鄒不愿回來,我們只有按自己判斷走了。按我們的判斷,在這里應該就要進山了。于是我們朝最靠近山的一條路走去,山勢很快就變陡起來了,然而我們上升了上百米,還沒有見到他們在等我們,而且路也不明顯了,他們肯定不是走這條路的。
沒有辦法,只能又打電話,跟他說我們迷路了,不敢繼續前進,你還是叫向導回來到出發地接我們吧。可手機里卻傳來了山鄒氣喘吁吁的叫罵聲,說就一條路,怎么會找不到呢?九七就說,誰說就一條,足有三條呢?你怎么也不等一下就走了,還有紀律嗎?在這樣的高度,連說話都會喘氣雙方的火氣也都一下上來了。我們等了一會兒,山鄒還是不回來,從手機中傳來的喘氣聲判斷,說不定還是自顧繼續前行呢。于是九七火也上來了,撥通手機說,我不去了,我回去,我要回自己的裝備,你一個人能去你自己去!我看這樣不行,要知道,這時的平靜是最重要的,何況,如果九七真把繩子等裝備帶回家,我們登山就可能泡湯了。于是我說,讓我來跟他講吧。還好手機信號還有,在手機里,我跟山鄒說,我們確實是迷路了,現在如果繼續前進,萬一走錯了,在這種高度該怎么辦?還是趁著沒有走遠,你叫馬夫回來接我們吧。山鄒說,馬夫在前頭走了,我也跟不上,叫我怎么叫?又是一陣喘氣聲和叫罵聲。陷入死局?還好,過了一會兒,山鄒說,我們回來了!——后來才知道,原來是馬夫也帶錯了路,只好原道返回了,這樣也證明了其實,還是他們的錯!他們也自知理虧,好久沒有說話。為了防止以后再發生類似的錯誤,我趁此分析了這次出現問題的原因,并給大家和馬夫制定了一條行動規則:首先,交代馬夫在前面走時不能離開我們的視線,一快看不見就要停下來等我們。第二,在馬夫后的隊員要控制好前后速度,馬夫一快了,一和我們脫節,就要叫住,每個人都不能互相脫離視線。否則,在這高山密林中,一迷路就可能導致行動失敗的嚴重后果。這個規則取得了大家的贊同。
矛盾消解了,也進一步明確了行動規則,于是我們繼續前行。
(二)上升,苦中有樂
山勢也上升得很快,我們斜切著上山,幾乎都在上升,坡度基本上都在六十度左右。這使我們不得不注意控制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否則,一亂陣腳或快走幾步就會氣喘吁吁,而如果停歇太久就容易掉隊,因此,我們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自顧走著。還好,隨著山勢的不斷升高,植被不斷變化,視野越來越開闊,一路上的風景也越來越好了。盡管天氣尚未完全入秋,山上的樹葉已經開始如火般燃燒起來了,而對面俊俏的高山和銀鏈般的瀑布在升騰的霧氣中越發似世外的仙境了。山上還偶有散布的牦牛,在陡峭的山間悠閑地吃著草,也有蒼鷹在高處盤旋,注視著這山下來的不速之客。
從山腳從林到山間灌木到高山草甸,當我們俯視山下,日隆鎮盤旋的公路變成細小的白線纏在腳下時,我們到達了今天的目的地——海拔4600米左右的大本營。大本營其實是山坡上的小山凹,恰好是個擋風扎營的好地方。再向四周看,除此之外還真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可以扎營的地方了。于是我們放下行李,馬兒如釋重負,在草甸上高興地打起滾來。
(三)扎營,雪下得好厚
今天上升了1600米,累自不必說。起風了,霧一下子蒙了上來,天下起了雨,隨即又成了雪。于是我們趕緊扎營。氣喘噓噓地,等我們搭好營地,迫不及待地鉆進帳篷,天已經暗下來了,風雪正大,頭又疼得厲害,我趕緊躺下。而此時的山鄒,早就在帳篷里悄無聲息了,沒有一個人再提燒水作飯的事。
……
晚上八點多,我醒來了,要吃點干糧,還要上廁所,拉開帳篷一看,好厚的一層雪!還沒有兩個小時,竟已經積了十公分左右的白雪了。于是我趕緊穿好羽絨服和風雨衣,帶著照相機出來,對著我們的營地和帳篷狂拍了幾張,也不管夜里效果的好壞。然后是將帳篷上的雪抖掉,又取出風繩加固好帳篷。這才又鉆進帳篷,好好休息了。
由于上山時聽了他們的話,我只帶了單層真空棉睡袋,而沒有帶抓絨睡袋,因而,我只好將羽絨服和其他衣服統統穿上,再鉆進睡袋。這樣,總算是不太冷了,但這一夜總歸是不暖和,特別是臉部,由于沒有遮攔,總是覺得太涼,我想,如果此時有一頂打劫帽就好了。
10月8日
(一)自然醒,好美的雪景
向導蔣二哥蔣華到臨近中午才晃晃悠悠上來。另外,山鄒高原反應比較強烈,從昨晚起一直在倒頭大睡,不單頭暈頭痛,還把別人幫他煮好的面條全吐了出來。所以今天看來沖頂是不可能的了。這樣即使今天上到沖擊營地c1,也無法保證他明天能夠沖頂。所以,和向導商量后,就一致決定今天再在大本營適應一天,明天早早地直接沖頂。
還好,這兒的雪景很美,對面的五千多米的五色山銀裝素裹,象一位威武的鎧甲將軍,在霧靄和陽光下若隱若現,真是壯觀。而背后,三峰還隱藏在云霧深處,真不敢想明天還要有一番怎樣的艱苦。
雖然頭還是很痛,即使是彎腰到帳篷里拿點東西或是走過幾米去燒水,都會引來一陣的喘氣,但我們還是利用時間緩緩上到旁邊的山坡去做一些適應性活動并且拍拍照。
下午,云霧又上來了,又紛紛揚揚飄起了雪花。我們就地取材,在帳篷邊上鏟起雪就放到爐頭上燒水煮面,然后又是一番好睡。
10月9日
(一)四點半醒來,天還沒有亮,雪依然大,繼續睡
(二)五點多,起床,收拾行裝,帶好裝備,吃飯,準備上路。
四姑娘山簡介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與汶川縣交界處,是橫斷山脈東部邊緣邛崍山系的最高峰,有“蜀山之后”之稱,亦被人喻為東方的阿爾卑斯山。四姑娘山由四座連綿不斷的山峰組成,它們從北到南,在3.5公里范圍內一字排開,其高度分別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這四座山峰長年冰雪覆蓋,如同頭披白紗,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依次屹立在長坪溝和海子溝兩道山谷之上。
四姑娘山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其實去四姑娘山旅游并不是去單純地爬山,雖然登山也是四姑娘山的一個旅游項目。對普通游客來說,游覽四姑娘山是看山,而不是登山。四姑娘山之美,除了雪山之外,還有草甸、牧場、嘉戎藏族風情等高原景觀。
一般旅游者只要有勇氣,均可登上大峰,這一方面特別是國外的旅游者,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也有登上大峰的經歷,其難度不大,危險性也較小。
近年來,有不少愛好者開始登上二峰。只要有基本登山常識,有好的向導,登上二峰也不算難事。
登上三峰的人相對較少,主要是那些有比較好的登山經驗的半專業人士會去登三峰。而目前還很少有人能登上四姑娘山主峰,由于其海撥較高,天氣變化較大,另外登山路線較險等都阻礙了向四峰的沖擊,登四峰非專業人士請勿嘗試。
關鍵字: 四姑娘山 大本營 小金縣 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