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恐龍博物館
四川自貢不僅是著名的鹽都,而且還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一帶侏羅紀(1.35億年-2.1億年前)的陸相地層相當發育,恐龍化石就埋藏在侏羅紀早、中期陸地層中,而此期的恐龍化石正是世界恐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為世界研究恐龍的演化,提供了豐富的關鍵性的原始資料。
據地質考察,侏羅紀時期,自貢這一帶是開闊的濱湖地帶,氣候炎熱,水草豐茂,大樹參天,是恐龍理想的生活場所,而大山鋪又是風平浪靜的砂質淺灘,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從遠處搬運來的恐龍尸骸,都被淺灘上的泥沙掩埋起來。尸骸地堆積與泥沙的掩埋交替進行了很長時期,以后再經過一兩億年漫長歲月的積壓,終于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含化石的砂巖層。
恐龍博物館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巖窟,造型奇特美觀,是我國繼西安半坡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館之后修建的又一大型專業性現場博物館。它占地2.5萬平方米,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分為三層。陳列以大山鋪恐龍化石埋藏現場及出土的恐龍化石為主。
關鍵字: 動物群 博物館 古脊椎 恐龍化石 自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