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鳴山
鶴鳴山位于劍閣古城之東,山勢陡峻,風景秀麗,從山麓起有石級數千,拾級而上直達山巔。清代建筑的文峰塔矗立其頂,山脊蒼松掩映,山間翠柏蔥蘢。以初唐重建的“重陽亭為中心,把眾多的文物古跡連成一線,歷來為“登高覽勝之地。
鶴鳴山又名塔子山,位于川陜公路劍閣縣城郊。相傳古代常有飛鶴棲鳴于此,道教創始人張陵在此跨鶴仙去而得名。近年來有學者認為這里是張陵開創五斗米教的發祥地,是道教勝地中的魁首,被稱為“道國仙都。現山上開辟了鶴鳴山公園,復建了古代建筑風格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亭、臺、樓、閣,成為川北一大名勝。
鶴鳴山山頂北端的文峰白塔,高21.7 米,六層八面。第一層外圍塔柱上雕有蟠龍圖案,塔心中央有一塊青石,石上雕有太極八卦圖案,是川北唯一與道教有關的磚石混建塔。山頂處有唐、宋、元、明、清歷代石刻數10處,較有名的有道教造像石刻、《劍州重陽亭銘并序》碑和《大唐中興頌》石刻,被公認為鶴鳴山石刻“三絕。就是唐人留下的古代文化佳品。
關鍵字: 劍閣縣 古代建筑 地方特色 鶴鳴山